赵化成(1952-2023)


赵化成老师1952年7月4日出生于陕西汉中。1968年至1970年在汉中赵庄公社插队。1970年至1974年在汉中武乡镇供销社工作。1974年至1977年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后在汉中博物馆工作。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承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1984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晋升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汉唐考古教研室主任、考古学系主任、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担任“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项目组组长等职务。

赵老师是周秦汉考古学研究的领军学者,一生奉献于中国考古学,尤其重视田野考古的实践与探索。他跳出传统研究之窠臼,既擅于长时段考察,又专于精细考证。通过长期的田野工作和不懈探索,在早期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等领域获得一系列突破性的发现,集中体现在《周秦汉考古研究》、《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等著作。

赵老师在西北大学求学期间,参加安阳殷墟、临潼姜寨、宝鸡周原等大遗址的考古实习。在汉中博物馆工作期间,徒步数百里考察褒斜栈道并参与发掘汉魏墓葬。在北大读研期间,主持甘谷毛家坪遗址的发掘,在渭河上游、西汉水上游地区做考古调查,参加青海循化卡约文化遗址、西和县栏桥寺洼文化墓地的发掘,协助整理大通上孙家寨、民和核桃庄墓葬资料。入职北大后,他主持或参与发掘甘肃永靖马路原、临夏莲花台、礼县大堡子山、清水李崖,山东昌乐邹家庄、章丘东平陵故城,重庆忠县崖脚墓地等重要遗址和墓葬,为田野考古人才培养及重大学术问题的解决做出突出贡献。

赵老师是早期秦文化考古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在甘肃东部渭河上游地区的调查以及对甘谷毛家坪遗址的发掘与研究,首次厘清东周以前秦文化的面貌,将秦文化年代上限拓展至西周时期,明确以铲足陶鬲为代表的西戎文化属性,奠定早期秦文化及秦与西戎关系研究的总体框架。他的《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首次结合考古材料对秦文化渊源问题进行系统辨析,获评1988年北京大学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4年,赵老师担任“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项目组组长。20年来,他团结五家单位精诚合作,将早期秦文化研究推向高峰,成为联合合作典范。赵老师依据大堡子山遗址出土的秦子铜器,推断城内两座秦公级别大墓的墓主为文公、静公。在主持发掘的李崖遗址中判定出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秦文化墓葬,使得嬴秦“东来说”成为定论,彻底解决近百年史学界关于秦人族源问题的争论。赵老师还十分关注西戎考古学文化研究,无论是对于寺洼文化为犬戎遗留,还是陕西宝鸡益门村二号墓墓主为西戎君长的判断,均极具前瞻性。

他凝练先秦到汉代陵墓的演变过程,揭示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的内在关联,将考古学的物质文化研究提升到思想文化层面。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汉唐陵墓制度研究”,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对商周秦汉一千余年的帝王陵墓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整理,首次提出“集中公墓”和“独立陵园”的概念,前者是对商代至西周陵墓形态的精准归纳,后者则是根据东周秦汉陵墓的新变化进行的高度总结。这一经典论断获得学界的一致认可。《汉代“横葬制墓”的起源与发展》以下葬方式的不同将商周与秦汉时期墓葬分为“竖葬制墓”与“横葬制墓”,准确指出“横葬制墓”的起源、发展和成熟过程,并且分析其背后的葬埋便利化需求、宅第化趋势、合葬墓盛行、筑墓技术进步等因素,深入探讨墓葬变化与社会转型、观念形态变革之间的关系。《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运用考古学方法系统考察棺椁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发展、衰亡的全过程,获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赵老师的研究紧贴文物事业的现实需要,在汉代图像、东周秦汉手工业、海外流失文物的搜集整理等方面也做出重大贡献。他搜集整理流散文物信息,为礼县大堡子山等地被盗文物的追索、回归提供重要学术支撑。2009年“北大简”入藏后,他对《赵正书》篇进行整理研究,提出不能轻易否定《史记》记载的正确见解。

赵老师热心教学,培养教学人才;胸襟开阔,完善梯队建设;身体力行,推动课程改革,推出一批备受欢迎的课程。他从1989年起承担本科生主干课程《战国秦汉考古》,还长期为研究生讲授《秦文化研究》《秦汉考古专题》《先秦埋葬制度》等课。2006年,赵老师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主持汉唐考古教研室的首次《田野考古实习》教学,发掘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该项目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于2007年获评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三等奖”。合著《秦汉考古》一书,对当时的秦汉考古发现进行提纲挈领式的综合整理,成为各大高校考古专业的必备参考书。多次获得教学成果的奖励奖项,如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等称号。


赵化成老师代表论著:

专著:

1. 赵化成、高崇文等著:《秦汉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赵化成、王辉主编:《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
3.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编著,王辉、赵化成主编:《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文物出版社,2021年;

4. 赵化成著:《周秦汉考古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论文:

1.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中市博物馆 秦中行、李自智、赵化成:《褒斜栈道调查记》,《考古与文物》1980年4期;
2. 赵化成:《陕西汉中市清理两座西汉前期墓》,《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期;
3. 赵化成:《寻找秦文化渊源的新线索》,《文博》1987年1期;
4. 赵化成、柳春鸣:《甘肃西和栏桥寺洼文化墓葬》,《考古》1987年8期;
5.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发掘领队及执笔赵化成、宋涛):《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3期;
6. 赵化成:《汉画所见汉代车名考辨》,《文物》1989年3期;
7. 赵化成:《甘肃东部秦和羌戎文化的考古学探索》,俞伟超主编《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
8. 赵化成:《也谈汉“阳信家”铜器的所有者问题》,《考古与文物》1992年1期;
9. 赵化成:《<燕园聚珍>战国秦汉总述及文物注释》,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编《燕园聚珍》,文物出版社,1993年;
10. 赵化成:《东周燕代青铜容器的初步分析》,《考古与文物》1993年2期;
11. 趙化成(大島誠二 訳):「早期秦文化の发现および伴随の诸问题」,『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報』,1993年;
12. 赵化成:《未央宫三号建筑与骨签性质初探》,《中国文物报》1995年5月14日;    
13. 赵化成:《<汉代丧葬制度>介绍》,《中国文物报》1995年7月16日;
14. 赵化成:《中国早期长城的考古调查与研究》,中国长城学会编《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15. 赵化成:《燕下都“人头骨丛葬遗迹群”性质刍议》,《中国文物报》1996年4月21日;
16. 赵化成:《汉“建元”、“元光”、“元朔”诸器辨伪兼及武帝前期年号问题》,《文博》1996年4期;
17. 赵化成:《公元前5 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人工铁器的发现及相关问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编《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 年;韩文版:韩国文化财管理局、研究韩国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编《东亚的铁器文化——渡入期的诸样相》,1996 年;
18. 赵化成:《宝鸡市益门村二号春秋墓族属管见》,《考古与文物》1997年1期;
19. 赵化成:《广汉西蜀纪年镜综论》,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
20. 赵化成:《秦汉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1995年》,文物出版社,1997年;
21. 赵化成:《<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选(1998)>部分文物注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编著《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选(1998)》,科学出版社,1998年;
22. 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 赵化成:《秦始皇陵园布局结构的再认识》,《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24. 趙化成:「汉中地区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国南北朝時代における小文化センターの研究:漢中·安康地区調査報告』,筑波大学芸術学系八木研究室,1998 年;
25. 孙华、赵化成:《忠县甘井沟口遗址群发掘获重要成果》,《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24日;
26. 赵化成:《<保利藏金>秦汉铜器考释七篇》,保利藏金编辑委员会编《保利藏金》,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27. 赵化成:《秦陵兵马俑》,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一辑 秦汉魏晋南北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8. 赵化成:《汉家陵阙》,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一辑 秦汉魏晋南北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9. 赵化成:《蜀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从陕南的考古发现谈起》,《纪念“石门颂”镌刻1850周年国际书法展暨学术研讨会》(专刊);
30. 赵化成:《汉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兼论先秦两汉死后世界信仰观念的变化》,许倬云、张忠培主编《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
31. 赵化成:《<陇县店子秦墓>读后》,《考古》2000年1期;
32. 赵化成:《秦东陵刍议》,《考古与文物》2000年3期;
33. 赵化成:《论冶铁术的发生及其铁器的使用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问题》,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考古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34. 赵化成、胡继清、孙秀丽、田远新、郭伟民、岳南:《远观近看“老山热”》,《中国文物报》2000年9月17日;
35. 赵化成:《秦统一前后秦文化与列国文化的碰撞及融合》,宿白主编《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36. 赵化成:《<保利藏金(续)>东周铜器考释一篇》,保利艺术博物馆编《保利藏金(续)》,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37. 趙化成:「中国纪年铭神兽镜综——兼谈日本三角缘神兽镜问题」,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洲研究所编《2000 年前的东亚》,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出版部,2002 年;
38.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峡考古队、重庆市忠县文物管理所(赵化成领队;赵化成、钟浩、李媛媛、文明执笔):《忠县崖脚墓地发掘报告》,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 1998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
39. 赵化成、焦南峰:《“汉唐陵墓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考古与文物》2004年3期;
40. 赵化成:《试论秦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论丛编委会编:《秦文化论丛(第十二辑•上)》,三秦出版社,2005年;
41. 赵化成、周繁文:《秦汉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2005年》,文物出版社,2006 年;
42. 赵化成:《铁器的应用和生产的发展》,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3. 赵化成:《艺术的全面繁荣》,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4. 赵化成:《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文物》2006年7期;
45. 早期秦文化考古联合课题组(赵化成、王辉领队及执笔):《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考古》2007年7期;
46. 赵化成、王辉:《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2007年2月9日;
47. 赵化成、王辉、韦正:《礼县大堡子山秦子“乐器坑”相关问题探讨》,《文物》2008年11期;
48. 赵化成:《秦始皇陵“文官俑坑”性质解析》,《中国文物报》2008年7月11日;
49. 杨哲峰、赵化成:《秦汉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2007年》,文物出版社,2008年;
50. 赵化成:《<珍秦琳琅——秦青铜文明>前言》,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文化康体部制作《珍秦琳琅——秦青铜文明》,2009年;
51. 东平陵故城联合考古队(赵化成领队,赵化成、杨哲峰、张克思、王泽彬、王兴华执笔):《2009年度山东东平陵故城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0年7月16日;
52. 赵化成:《秦汉帝陵外藏系统(从葬坑)的性质问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年总壹辑)》,三秦出版社,2011年;
53. 赵化成:《北大藏西汉竹书<赵正书>简说》,《文物》2011年6期;
54. 赵化成:《关于两周时期西戎文化的思考》,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戎狄之旅:内蒙、陕北、宁夏、陇东考古考察笔谈》,《考古与文物》2012年1期;
55. 赵化成、梁云、侯红伟、游富祥、王小荣:《甘肃清水李崖遗址考古发掘获重大突破》,《中国文物报》2012年1月20日;
56. 赵化成:《秦人从哪里来——寻踪早期秦文化》,《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2期;
57. 趙化成、王輝:「礼県大堡子山秦公盗掘大墓より散逸した文物の整理と墓の帰属問題」, 岡内三眞編『技术と交流の考古学』,(日本)同城社,2013年;
58. 赵化成:《从秦公大墓到秦始皇陵》,周和平主编《文津演讲录之十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
59. 赵化成、信立祥整理:《俞伟超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暨逝世十周年追思会纪要》,《中国文物报》2013年12月25日;
60. Zhao, Huacheng."New Explorations of Early Qin Culture", YURI PINES eds. Birth of an Empire: The State of Qin Revisited,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4.
61. 赵化成:《秦国青铜器的发展阶段性》,曹玮、(德)任天洛(Rehren, T.)主编《秦时期冶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
62. 王辉、赵化成:《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流散文物调查研究》,曹玮、(德)任天洛(Rehren, T.)主编《秦时期冶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
63. 早期秦文化课题组(王辉、赵化成、梁云、焦南峰、陈建立、赵西晨):《五方合作 十年探索 成果丰硕: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考古工作十年》,《中国文物报》2014年11月25日;
64. 早期秦文化考古联合课题组(赵化成执笔):《2004年早期秦文化考古项目开展以来的主要工作及收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早期丝绸之路暨早期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4年;
65. 赵化成、侯红伟:《大堡子山遗址在秦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国家文物局编《秦韵——大堡子山出土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5年;
66. 赵化成:《<赵正书>释文及注释》,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67. 赵化成:《<赵正书>与<史记>相关记载异同之比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68. 赵化成:《秦人来源与早期秦文化的考古学探索》,《嬴秦溯源·秦文化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2016年;
69. 赵化成、耿庆刚:《东周列国都城建制诸问题》,上海博物馆编《“城市与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70. 赵化成:《<长安城与罗马城:东西方两大文明都城模式的比较研究>序》,周繁文著《长安城与罗马城:东西方两大文明都城模式的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71.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朱凤瀚、李零、赵化成、陈苏镇、何晋、韦心滢、韩巍、陈侃理、管理、王意乐、田天、刘丽、杨博执笔):《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文物》2018年11期;
72.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张溯、赵化成、郑同修、杨哲峰、陈建立、王泽冰、张宗国执笔):《济南市章丘区东平陵城遗址铸造区2009年发掘简报》,《考古》2019年11期;
73. 赵化成:《汉代“横葬制墓”的起源与发展》,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十五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74. 王辉、赵化成:《十年来早期秦文化和西戎文化考古的主要收获及展望》,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编著《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文物出版社,2021年;
75. 赵化成:《海昏竹书<悼亡赋>初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海昏简牍初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76. 早期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赵化成领队,张寅、侯红伟、游富祥、刘家兴、梁云、赵化成执笔):《甘肃清水李崖遗址周代墓葬发掘简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国际视野下的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21年;
77. 赵化成:《李崖周代遗存与嬴秦西迁研究》,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国际视野下的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21年;
78. 赵化成、梁云、段旭颖、汪天凤:《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等编(王伟光名誉主编、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第二卷中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79. 赵化成、张寅、王辉:《西戎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等编(王伟光名誉主编、王巍主编):《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第二卷下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
80. 赵化成:《“秦夷”与“戍秦人”辨析——兼论“师酉”与“师询”诸器的王年归属》,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十六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81. 赵化成:《秦始皇陵地宫“黄肠题凑”葬制略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论丛(2022)》,西安地图出版社,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