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于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隆重举行。院长沈睿文,党委书记陈建立,副院长崔剑锋,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邓振华,党委副书记曹蓓,学院教师代表,2025届全体毕业生以及毕业生亲友共计300余人参加此次典礼。学院退休教授方拥作为教师代表,孙小燕女士作为家长代表受邀出席本届毕业典礼。典礼由学院副院长彭明浩主持。

彭明浩研究员主持

典礼现场
乐声渐入,光影渐起,典礼随着毕业短片拉开序幕。光阴数载,凝结成一帧帧画面在眼前闪过;历历往昔,同窗情谊盘旋在每个人的心间。那些田野中潜心耕耘的记忆,那些红楼畔聊天夜谈的时光,那些图书室埋首钻研的过往,那些博物馆不曾熄灭的渴望,点点星火在此刻汇聚成星河。旅途中遇到的人和走过的道路,有热情和理想在起点和终点闪闪发光。
三名本科毕业生同学的歌声在同学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毕业之际,同学们“把笑和泪都留在这一年的夏”,歌声与梦想在遥远的路上回响,“带着倔强不投降”,许下“一起跃入人海,做一朵奔涌的浪花”的愿望。

毕业生代表合唱《入海》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毕业之际,回首燕园之旅,同学们思绪万千。
2021级本科生陳詠琛分享了在陕西周原田野实习时的难忘回忆,考古学不仅是知识和理论,更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她诚挚表达了对四年与考古相伴时光的珍视与对同行陪伴者的感谢,并祝愿每一位同学永葆相信与热爱探索世界。

本科毕业生代表2021级本科生陳詠琛发言
2023级硕士生何燕深情回顾了燕园给予她的收获与成长,从校园到田野,六年时光洗礼给予她“唯重躬行”的品格,恩师引路和挚友相伴传递坚实温暖的力量,也指引她将滚烫的理想根植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硕士毕业生代表2023级硕士生何燕发言
2020级博士生李金鑫回顾了在北大近十年的求学生涯,总结了考古这门学科带来的思维、认知、心智的磨炼和对珍惜当下的启示。他将恩师的教诲铭记心间,用“完美生活方式”的理念鼓励同学们过上真诚、豁达、从容的生活。

博士生代表2020级博士生李金鑫发言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2020级博士班班主任丁雨及2021级本科班班主任邓振华为毕业生送上祝福和勉励。
丁雨老师首先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阶段,他说不断更上一层楼的力量源自于自身的内驱力。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他期望同学们不要忘记理想,扎实向前,挥洒才华,践行初心,怀揣勇气与热情奔赴下一个黎明。

2020级博士班班主任丁雨研究员发言
邓振华老师回忆了和本科同学们同行四年的旅程,无论是班级提问箱里曾经的困惑、挣扎与纠结,还是共同经历的美好日常点滴,都组成“成长”二字的真实模样。站在毕业这个人生新的起点上,他勉励同学们,要继承考古前辈们的精神与品格,以谦逊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2021级本科班班主任邓振华研究员发言
家长代表孙小燕女士表达了对老师们的辛勤耕耘、同学间的相互扶持和孩子们的拼搏进取的衷心感谢,她鼓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实干精神、成就丰盈人生,并祝福毕业生们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家长代表孙小燕致辞
教师代表、学院退休教授方拥老师从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出发,对毕业生寄予希望与祝福。他从提醒同学们,毕业意味着走入复杂的现实世界,生命的道路难免起伏跌宕,但不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牢记从事考古学科、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稻粱谋”之外有所追求,在所从事的事业当中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代表方拥教授致辞
院长沈睿文老师为毕业生送上毕业寄语。他深情叮嘱同学们要做“有温度”的考古人,始于“为天地立心”的胸怀,终于“为生民立命”的担当,带着时代、学科赋予的使命担当,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勇敢坚定,主动寻找航向,持续前行,不断努力。他希望同学们,在各自领域深耕的同时,永远保持对公共议题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共情、对人类命运的担当,带着母校的精神基因,用行动书写更好的明天。

沈睿文教授致辞
随后,彭明浩老师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由沈睿文、陈建立共同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颁奖,由沈睿文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颁奖。

表彰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

表彰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颁奖结束后,毕业生代表向教师代表行谢师礼,献花并合影留念。


谢师礼
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依次上台接受拨穗并合影。



拨穗礼
最后,现场全体人员起立,合唱《燕园情》。“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从初入燕园的青春理想,到指点江山的实干激昂,2025届毕业生们将带着北大人的精神与使命,起航奔赴各自的未来。在悠扬的歌声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圆满结束。


全体师生合唱《燕园情》
携典籍作长风帆,秉赤忱为济世灯。新的旅程即将起航,新一届毕业生们定将以北大精神砥砺前行,在时代征程绽放光华,肩负青春使命,谱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