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明

严文明

别 :

称 : 教授

任职简历 :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现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兼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国际史前学与原史学联盟常务委员等。

研究方向 :
新石器时代考古

学术活动 :
长期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洛阳王湾遗址、河南大司空村遗址、山东长岛北庄遗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的田野考古和室内整理工作,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学史、考古学文化谱系、聚落形态、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等方面都有所创获,在多个方面引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

学术论著 :

专著:
1.《新石器时代》,北京大学印刷厂,1964年;
2.《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3.《远古时代》(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年;
5.《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6.《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版社,1999年;
7.『長江文明の曙』,角川书店,2000年;
8.《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文物出版社,2000年;
9.《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10.《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长江文明的曙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2.《中华文明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新石器时代考古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
14.《仰韶文化研究》(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9年;
15.《中国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6.《足迹:考古随感录》,文物出版社,2011年;
17.《中华文明的始原》,文物出版社,2011年;
18.《仙人洞与吊桶环》,文物出版社,2014年;
19.『中国の文明 北京大学版』(全八卷),潮出版社,2015-2016年;
20.『中国の文明 3 文明の確立と変容』,潮出版社,2015年;
21.《中国新石器时代》,文物出版社,2017年;
22.《考古学初阶》,文物出版社,2018年;
23.《丹霞集——考古学拾零》,文物出版社,2019年;
24.《浚哲诗稿:附亲友诗选》,文物出版社,2019年;
25.《长江文明的曙光》,文物出版社,2020年;
26.《严文明论良渚》,文物出版社,2020年;
27.《耕耘记——流水年华》,文物出版社,2021年;
28.《中国史前艺术》,文物出版社,2022年。

论文:
1.《< 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读后》,《考古通讯》1958年4期;
2.《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10期;
3.《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4期;
4.《三里桥仰韶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年代》,《考古》1964年6期;
5.《论庙底沟仰韶文化的分期》,《考古学报》1965年2期;
6.《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系统及社会制度的探索》,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2年;
7.《略论大汶口文化》,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1972年;
8.《从马家窑类型驳瓦西里耶夫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文物》1976年3期;
9.《岐山凤雏第一号西周房基第二次发掘取得重要进展》,《周原考古简讯》第9期;
10.《半坡仰韶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考古》1977年3期;
11.《江陵毛家山发掘记》,《考古》1977年3期;
12.《甘肃彩陶的源流》,《文物》1978年10期;
13.《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新发现》,《考古》1979年1期;
14.《大汶口文化居民的拔牙风俗和族属问题》,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大汶口文化讨论文集》,齐鲁书社,1979年;
15.《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
16.《论青莲岗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集刊(1)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17.《< 鹳鱼石斧图>跋》,《文物》1981年12期;
18.《从姜寨早期村落布局探讨其居民的社会组织结构》,《考古与文物》1981年1期;
19.《龙山文化和龙山时代》,《文物》1981年6期;
20.《涧沟的头盖杯和剥头皮风俗》,《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期;
21.《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2年1期;
22.《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续)》,《农业考古》1982年2期;
23.《农史通信(一)》,《农业考古》1982年2期;
24.《中国古代的陶支脚》,《考古》1982年6期;
25.《山东长岛县史前遗址》,《史前研究》1983年1期;
26.《山东省海阳、莱阳、莱西、黄县原始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3年3期(后收入《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27.《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
28.《从埋葬制度探讨社会制度的有益尝试——< 元君庙仰韶墓地>读后》,《史前研究》1984年4期;
29.《史前考古学的理论基础》(日知、杨堃、石兴邦、佟柱臣、斯维至、李仰松、宋恩常、张忠培、刘士莪、严文明、宋兆麟、陈国强、刘达成、何介钧、范志文、齐鸣《< 起源>是指导史前研究的光辉指南——纪念<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笔谈会》),《史前研究》1984年4期;
30.《论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史前研究》1984年1期;
31.《农业考古与现代考古学》,《农业考古》1984年2期;
32.《(1983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 1984》,文物出版社;
33.《第一章 远古的北京》,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北京史》,北京出版社,1985年;
34.《考古资料整理中的标型学研究》,《考古与文物》1985年4期;
35.《(1984年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考古学年鉴 1985》,文物出版社;
36.《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物》1985年3期;
37.《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两个问题》,《文物》1985年8期;
38.《高校“七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考古学》,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一司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39.《夏代的东方》,中国先秦史学会编《夏史论丛》,齐鲁书社,1985年;
40.《横阵墓地试析》,《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
41.《胶东原始文化初论》,《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
42.《仰韶文化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中原文物(特刊):论仰韶文化》,1986年;
43.《在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专题座谈会文集》,1986年;
44.《在内蒙古西部原始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内蒙古文物与考古》1986年4期;
45.《片段的回忆》,北京大学历史系编《翦伯赞学术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46.《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文物》1987年3期;
47.《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5期;
48.《半坡村落及渭河流域的原始部落》,《半坡仰韶文化纵横谈》,文物出版社,1988年;
49.「中国稲作農耕の起源と展开」,『 日本にぉけゐ稲作農耕の起源と展開』,日本考古学協会,1988年;
50.《安徽新石器文化发展谱系的初步观察》,《文物研究》编辑部编《文物研究(第五辑)》,黄山书社,1989年;又见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定远侯家寨》,科学出版社,2022年;
51.《东夷文化的探索》,《文物》1989年9期;
52.《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9年2期;
53.「中国稲作农业の起源」,陈文华、渡边武编《中国の稲作起源》,六興出版,1989年;
54.《中国农业和养畜业的起源》,《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2期;
55.《略论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和传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2期;
56.《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考察》,《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编辑组编《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57.《尹达对新石器时代考古的贡献》,田昌五、石兴邦主编《中国原始文化论集——纪念尹达八十诞辰》,文物出版社,1989年;
58.《山东史前考古的新收获——评< 胶县三里河>》,《考古》1990年7期;
59.《略论仰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北京大学考古系编《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1952—1982)》,文物出版社,1990年;
60.《努力促进农业考古研究》,《农业考古》1990年2期;
61.《碰撞与征服——花厅墓地埋葬情况的思考》,《文物天地》1990年6期;
62.《中国史前稻作农业遗存的新发现》,《江汉考古》1990年3期;
63.《山东史前考古的新收获——< 姜寨>评述》,《文物》1990年12期;
64.《喜读< 淅川下王岗>》,《华夏考古》1990年4期;
65.“Implantations Humalnes Au Neolithique en China Trouvailles et Recherehes Recentes” , L'Anthropologie (Paris) Tome 94, No.4 1990;
66.《中国稻作的起源和向日本的传播》,《文物天地》1991年5、6期;
67.《考古研究所四十年研究成果展览笔谈》,《考古》1991年1期;
68.《长石分析与古陶产地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1年3期;
69.「中国稲作农耕の起源および早期にぉけゐ传播」,『日本にぉけゐ稻作农耕の起源と展开』;
70.「中国先史稲作遗物の新发现」,『东アジアの社会と经济:1989』,大阪経済法科大学出版部,1991年;
71.《珠海考古散记》,珠海市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广东省博物馆编《珠海考古发现与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
72.《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有关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
73.《内蒙古史前考古的新阶段》,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
74.《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1992年1期;
75.《< 华夏文明之源>序》,李绍连《华夏文明之源》,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76.《<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序》,张绪球《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77.《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中国文物报》1992年12月27日第3版;
78.「中国にぉけゐ稻作农业の起源と传播」,『弥生文化博物馆研究报告 第一集』,大阪府立弥生文化博物館,1992年;
79.「中国にぉけゐ金石并用时代の考古学——その新发现?の初步の考察」,『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报』第2号;
80.「中国先史时代研究の现状と课题」,『东アジアの社会と经济·91国际シンポジゥム报告书』;
81.“Origins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In Pacific Northeast Asia in Prehistory: Hunter-Fisher-Gatherers, Farmers and Sociopolitical Elites, edited by Aikens, C. Melvin and Song Nai Rhee. Washingto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2.
82.《< 中国河姆渡文化>序》,刘军《中国河姆渡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83.《半坡类型陶器刻划符号的分类和解释》,《文物天地》1993年6期;
84.《东北亚农业的发生与传播》,《农业考古》1993年3期;
85.《龙山时代考古新发现的思考》,张学海主编《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书社,1993年;
86.《难忘的青岗岔》,《文物天地》1993年1、2期;
87.《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考古》1993年4期;
88.《炎黄传说与炎黄文化》,王俊义、黄爱平编《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89.《雁儿湾与西坡山瓜》,苏秉琦主编《考古学文化论集(三)》,文物出版社,1993年;
90.《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考古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内蒙古文物考古》1993年1、2期;
9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贺词》,《考古学研究》编委会《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
92.《再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考古学研究》编委会《考古学研究——纪念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三秦出版社,1993年;
93.《中国古文化,多元归一统》,台北《中央日报》1993年10月15日,《中山学术论坛》25期;
94.《古代陶器的长石分析与考古研究》,《考古学报》1993年2期;
95.《考古遗址的发掘方法》,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96.《蓬莱仙岛上的史前村落》,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中华文化讲座丛书 第一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97.《中国古代文化三系统说》,『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报』第4号,1994年;
98.《中国环濠聚落的演变》,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99.《< 美术考古学导论>序》,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100.《办好刊物,繁荣学术——纪念< 考古>创刊40周年》,《考古》1995年12期;
101.《高校“八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考古学》,国家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司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02.《良渚文化——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寻根》1995年6期;
103.《专家座谈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掘的收获》,《考古》1995年4期;
104.「山东杨家圈の稲谷发现の意义」,和佐野喜久生编『東アジアの稲作起源 と古代稲作文化』,佐贺大学农学部,1995年;
105.「中国史前の稲作農业」,和佐野喜久生编『東アジアの稲作起源 と古代稲作文化』,佐贺大学农学部,1995年;
106.「略论中国文明の起源」,『物质文化』第58号,1995年;
107.「文明の曙光――長江流域における中国最古の城市と巨大建築」,岡村秀典、徐朝龙编『日中文化研究 第7号 长江文明』,勉诚社,1995年;
108.《中国古代文化三系统说(提要)——兼论赤峰地区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赤峰市北方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
109.《高校“九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考古学》,国家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司组编《人类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110.「集落」,茂木雅博编『季刊考古学54号 日中交流の考古学』,1996年;
111.《良渚随笔》,《文物》1996年3期;
112.「良渚文化と中国文明の起源」,王用达、中村慎一编『日中文化研究 第11号 良渚文化——中国文明の曙光』,勉诚社,1996年;
113.《良渚遗址的历史地位》,《浙江学刊》1996年5期;
114.《中国王墓的出现》,《考古与文物》1996年1期;
115.《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1期;
116.《< 大甸子>——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研究的硕果》,《考古》1997年10期;
117.《龙山时代城址的初步研究》,臧振华编《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品编辑委员会,1997年;
118.《稻作农业与东方文明》,东方编译所编《中日东方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119.《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考古》1997年9期;
120.《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祥与发展》,《华夏考古》1997年1期;
121.《近年聚落考古的进展》,《考古与文物》1997年2期;
122.《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1997年6期;
123.《谱写北方考古的新篇章》,《中国文物报》1997年8月17日;
124.《香港考古印象》,《中国文物报》1997年7月13日;
125.《在闭幕式上的发言》,齐心主编《北京建城3040年暨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专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
126.《中国史前的稻作农业》,《93西安周秦文化学术会议文集》;
127.《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文物》1997年11期;
128.《衷心的祝愿——纪念< 考古与文物>创刊100期笔谈》,《考古与文物》1997年2期;
129.《中国史前的稻作农业》,《周秦文化研究》编委会编《周秦文化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0.《< 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序》,李水城著《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1.《胶东考古记》,《文物》1998年2期;
132.《中国稻作农业和陶器的起源》,《远望集》编委会编《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33.“Contributions to the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in China”, YRCP vol. 1, no. 1 ,March 1998;
134.《河姆渡野生稻发现的意义》,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编《河姆渡文化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5.《石家河考古记(代序)》,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家河考古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著《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版社,1999年;
136.《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物》1999年10期;
137.《以考古学为基础,全方位研究古代文明》,《古代文明研究通讯》1999年1期;
138.“Neolithic Settlements in China”, Journal of East Asian Archaeology, Vol. 1. No. 1 - 4,1999 ,Boston. U. S.
139.《岱海考古的启示(代序)》,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
140.《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严文明、安田喜宪主编《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文物出版社,2000年;
141.《东方文明的摇篮》,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考古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2.《环境考古研究的展望》,周昆叔、宋豫秦主编《环境考古研究(第二辑)》,科学出版社,2000年;
143.《凌家滩玉器浅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凌家滩玉器》,文物出版社,2000年;
144.《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文物研究》编辑部编《文物研究(第12辑)》,文物出版社,2000年;
145."A Discussion of the Chalcolithic Age in China. ", In The Beginnings of Metallurgy in China, edited by Linduff, Katheryn M., Rubin Han, and Shuyun Sun. New York: The Edwin Mellen Press, 2000.
146.「稲作と土器の起源を求めて-対談」,梅原猛、厳文明、樋口隆康『長江文明の曙』角川书店,2000年;
147.「都市文明の曙光-対談」,梅原猛、厳文明、樋口隆康『長江文明の曙』角川书店,2000年;
148.《莱阳于家店的小发掘》,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149.《< 胶东考古>序:胶东考古记》,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150.《海阳、莱阳、莱西、黄县原始文化遗址调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编《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151.《关于< 石峡遗址发掘报告>整理编写工作的谈话》,《广东文物》(千年特刊);
152.《〈夏商周青铜文明探研〉序》,李先登《夏商周青铜文明探研》,科学出版社,2001年;
153.《〈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的演变〉序》,赵青春《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的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又载《中国文物报》2001年8月26日);
154.《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演变的研究》,《中国文物报》2001年8月26日第7版;
155.《〈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序》,钱耀鹏《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156.《< 宜都城背溪>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宜都城背溪》,文物出版社,2001年;
157.《东亚文明的黎明——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黄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编委会编《黄帝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158.《新石器时代考古三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十周年文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159.《< 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序》,程晓钟主编《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
160.《中国能够产生考古学大师——与< 光明日报>记者薄洁萍的谈话》,《光明日报》2002年4月28日;
161.《< 古代文明>发刊辞》,《古代文明(第一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
162.《温故知新——面向中国考古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十三期)》,2002年;
163.《追寻中国文化的根》,《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编委会《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164.《中国考古学: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石璋如院士百岁祝寿论文集》,台北南天书局,2002年;
165.《一份重要的考古学史文献——梁思永评点< 中国史前陶器>》,《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166.《< 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序二》,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2年;
167.《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凤凰卫视编著《世纪大讲堂(第1辑)》,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8."the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Pottery and Cities.", In The Origins of Pottery and Agriculture, edited by Yasuda, Yoshinori. New Delhi: Luster Press, 2002.
169.《邓家湾考古的收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五):庆祝邹衡先生七十五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
170.《中国近年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新进展》,《北大讲座》编委会编《北大讲座(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1.《< 楚文化与漆器研究>序》,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
172.《科学技术与考古学》,王昌燧《科技考古论丛(第三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3.《< 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研究>序》,张弛《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
174.《<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序》,韩建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
175.《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小鲁里稻谷》,《农业考古》2003年3期;
176.《中华文明的始原和早期发展》,《国学研究(第十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7.《永远的怀念》,《中国文物报》2004年1月9日第3版;
178.《< 华南考古>前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圳博物馆编《华南考古1》,文物出版社,2004年;
179.《海洋考古的嚆矢》,肖一亭《先秦时期的南海岛民:海湾沙丘遗址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4年(又载《中国文物报》2004年10月13日第4版);
180.《第一章 中国早期人类》,张光直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1.《第二章 农耕生活的开始》,张光直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2.《第六章 中国青铜时代和三代社会》,张光直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新世界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3.《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 真正负责》,《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4期;
184.《发展科技考古是提高考古学研究水平的必由之路》(《科技考古笔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编《科技考古(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85.《良渚文化与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浙江省文物局编《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86.《< 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
187.《< 定量考古学>序》,陈铁梅《定量考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8.《沙下考古序言》,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古物古迹办事处编《香港的远古文化——西贡沙下考古发现》,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2005年;
189.《一部优秀的考古报告——< 反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第八辑):纪念良渚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2006年;
190.《中华文明史(第一卷)绪论》,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1.《商周青铜工业带动下的手工业生产》,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2.《甑皮岩遗址与华南地区史前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
193.《< 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
194.《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在中国第三届环境考古学大会上的学术演讲》,周昆叔等主编《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5.《中国史前聚落的考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庆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华诞学术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
196.《红山文化五十年——在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
197.《< 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文物出版社,2006年;
198.《不懈的探索——严文明先生访谈录》,《南方文物》2006年2期;
199.《< 磁山文化>序》,乔登云《磁山文化》,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
200.《瞄准学术前沿,发展环境考古——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的学术演讲》,莫多闻等主编《环境考学研究(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1.《在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7年;
202.《< 中国东南民族考古文选>序言》,吴绵吉《中国东南民族考古文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7年;
203.《< 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序》,韩建业《新疆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文化》,文物出版社,2007年;
204.《< 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序》,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编著《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
205.《中国考古学的现状与思考》,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著《西部考古(第二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
206.《在考古发掘报告编写工作高级研修班上的发言》,《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2日;
207.《< 考古器物绘图>序》,马洪藻《考古器物绘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8.《< 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序》,韩建业《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发展》,文物出版社,2008年;
209.《< 科技考古学>序》,陈铁梅《科技考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10.《东南民族考古的承前启后——吴绵吉< 中国东南民族考古文选>序、编后记》,《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1期;
211.《< 三门峡南交口>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三门峡南交口》,科学出版社,2009年;
212.《重建早期中国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编《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文物出版社,2009年;
213.《永远的怀念》,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9年;
214.《< 赵都邯郸城研究>序》,段宏振《赵都邯郸城研究》,文物出版社,2009年;
215.《赵都邯郸城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文物报》2009年7月8日第4版;
216.《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光明日报》2009年1月8日第10、11版;
217.《重温苏秉琦关于王湾二期文化的谈话》,《中国文物报》2009年9月4日第7版;
218.《”纪念西阴村遗址发掘8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学会编《鹿鸣集——李济先生发掘西阴遗址八十周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五十周年纪念文集》,2009年;
219.《早期中国是怎样的?》,《光明日报》2010年1月14日;
220.《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中原文物》2010年2期;
221.《永远的导师——苏秉琦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1期;
222.《高山仰止:深切怀念夏鼐先生》,《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10年总第44期;
223.《< 人类陶冶与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级考古洞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序》,江西省政协和文史学习委员会、万年县政协编《人类陶冶与稻作文明起源地——世界级考古洞穴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
224.《世界罕见的海门口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大理州白族学会、政协剑川县委员会编《中国剑川海门口遗址——全国最大的水滨“干栏式”建筑遗址》,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年;
225.《< 中国古代装饰品研究>序》,秦小丽著《中国古代装饰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26.《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赤峰学院学报》编辑部《赤峰学院学报: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1年第二辑;
227.《中华文明起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中国聚落考古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辑):纪念新砦遗址发掘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0年;
228.《谭家岭:收获和悬念》,湖北省荆州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石家河考古队编著《谭家岭》,文物出版社,2011年;
229.《良渚颂》,《中国文物报》2011年1月28日第8版;
230.《祝贺与期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总一辑)》,三秦出版社,2011年;
231.《< 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序》,《三门峡仰韶文化研究》,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232.《解读自然与人文》(《自然与人文》序),周昆叔《自然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12年;
233.《以考古学研究为基础 多学科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在2012年张家港“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东南文化》2012年3期;
234.《严文明:我的仰韶文化研究之路》,《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6期;
235.《< 深圳咸头岭——2006年发掘报告>序》,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深圳咸头岭——2006年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3年;
236.《长岛考古琐记》,《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5期;
237.《总结经验,拓展视野,开辟未来——新年寄语聚落考古》,《南方文物》2013年1期;
238.《< 荆楚文物>发刊词》,荆州博物馆编《荆楚文物(第1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239.《“文化上‘早期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学术研讨会”闭幕词(代序)》,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编《早期中国研究(第1辑)》,文物出版社,2013年;
240.《纪年佟柱臣先生(代序)》,《无限悠悠远古情——佟柱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
241.《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文明(研讨会开幕词)》,《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编委会《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6期)》,2014年;
242.《< 仙人洞与吊桶环>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仙人洞与吊桶环》,文物出版社,2014年;
243.《怀念俞伟超——在俞伟超逝世十周年追思会上的讲话》,《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14年60期;
244.《拓展视野,继往开来》,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编《第八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年;
245.《< 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前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聚落演变与早期文明》,文物出版社,2015年;
246.《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说》,韩建业著《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247.《< 嵩山文化文集>序》,《中国文物报》2016年7月19日;
248.《< 嵩山文化文集>序》,周昆叔著《嵩山文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6年;
249.《< 贵南尕马台>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著《贵南尕马台》,科学出版社,2016年;
250.《早期中国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高明先生九秩华诞庆寿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
251.《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中国乡村发现》2016年5期;
252.《良渚颂》,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编著 《良渚考古八十年》,文物出版社,2016年;
253.《华夏文明五千年,伟哉良渚!》,《黄河 黄土 黄种人》2016年10期;
254.《石家河赞》,《中国文物报》2016年12月2日;
255.《忘不了的忆念》,《你在大海中永生——周南京教授逝世周年纪念》,香港生活文化基金会,2017年;
256.《凌家滩之梦》,《黄河 黄土 黄种人》2017年16期;
257.《我的北大情——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精神的魅力(2018)》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258.《< 良渚玉器>序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良渚玉器》,科学出版社,2018年;
259.《什么是考古学》,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编《公众考古学(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260.《中国文明的起源》,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四十四卷)》,中华书局,2020年;
261."Study on the burial practice of tomb M13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at Baligang site in Dengzhou City.", Chinese Archaeology 20, no. 1 (2020): 132-138.
262.《严文明: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人民日报》2021年1月9日;
263.《< 石家河发现与研究>序言》,《江汉考古》2021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