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侃:《教育乃养成人格之事业》,房芸芳编著《遗产与记忆:雷士德、雷士德工学院和她的学生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杭侃:《宋元时期的地方城镇——以中原北方、川东和江南地区为例》,燕京研究院编《燕京学报(新二十三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杭侃:《设计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也谈服装设计与传统文化》,包铭新主编《丝绸之路:设计与文化》,华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杭侃:《要关注生产性文化传承》,《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30日;
杭侃、彭明浩:《三皇庙铜祭器及其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8卷,文物出版社,2010年;
杭侃:《中国古代城市的防洪排涝》,《中国文物报》2010年9月3日;
考古学科“十二五” 规划调研报告课题组(赵辉、杭侃等执笔):《考古学科“十二五”规划调研报告》,《南方文物》2011年1期;
杭侃:《老北京的排水系统》,《中国文物报》2011年7月22日;
杭侃:《地方考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古今重叠型城址的研究方法》,《中国文物报》2011年11月11日;
杭侃:《云冈石窟第3窟开凿遗迹所反映的问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编《石窟寺研究》(第二辑),文物出版社,2011年;
杭侃:《古今重叠型地方城址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文物报》2012年1月20日;
杭侃:《古今重叠型地方城址的考古方法刍议》,中国考古学会、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杭侃:《辟支塔考稿》,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杭侃:《大遗址保护中的展示工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文物报》2013年7月19日;
杭侃:《历史时期考古大有可为》,《中国文物报》2013年4月12日;
杭侃:《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中国文物报》2014年7月4日;
杭侃:《佛教实验考古的理论与实践》,《河南日报》2014年11月19日;
杭侃:《考古手工测绘的学与用》,《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24日;
杭侃:《更好的展示,更好的考古遗址公园》,《世界遗产》2015年7期;
杭侃:《从年度报告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问题》,《中国文物报》2015年5月22日;
杭侃:《石窟寺考古报告的诸问题 ——读< 莫高窟形>有感》,《中国文物报》2016年4月22日;
杭侃:《金枝玉叶的早殇——隋·李静训墓出土嵌宝石金项链》,《光明日报》2016年6月3日;
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9月26日;
杭侃:《猎豹传奇》,《光明日报》2016年9月30日;
杭侃:《中国古代的城墙修筑》,中国考古学会等编《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
杭侃:《汝为魁》,《光明日报》2017年3月21日;
杭侃:《激发内心的创造力》,《人民日报》2017年5月18日;
杭侃:《夙夜孜孜沉潜贵 朝夕默默惟苦吟——记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学习时报》2017年7月28日;
杭侃:《博学而详说——从< 宿白未刊讲稿系列>看宿白先生的治学之路》,《中国文物报》2017年8月11日;
杭侃:《清风明月最关情》,《光明日报》2017年9月29日;
杭侃:《< 徐苹芳北京文献整理系列>后记》,《徐苹芳北京文献整理系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杭侃:《< 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专家推荐意见》,彭明浩著《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文物出版社,2017年;
杭侃:《阁楼式塔与密檐式塔起源补证》,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编委会《考古、艺术与历史——杨泓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18年;
杭侃:《谁谓古今殊——北京大学的源流运动》,《中国文物报》2018年1月26日;
杭侃:《宿白留下的考古学之思》,《光明日报》2018年2月13日;
杭侃:《深度解读:从十大考古看中国考古学新趋势——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宋元明考古项目》,《中国文物报》2018年4月17日;
杭侃:《活态传承需要普及和人才》,《光明日报》2018年8月11日;
张保卿、杭侃:《宋辽金元明清时期考古》,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201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杭侃:《云冈第五窟刍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编《石窟寺研究》第八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
杭侃:《博物馆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中国博物馆》2018年2期;
杭侃:《文化遗产资源旅游活化与中国文化复兴》,《旅游学刊》2018年9期;
杭侃:《考古,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编委会编《永远的校园:北京大学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精选(2015—201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杭侃:《半月形地带与藏传佛教的传播》,《大漠雍和:雍和宫唐卡集萃》,文物出版社,2019年;
杭侃:《< 东西方传统绘画研究>序》,吴守峰编著《东西方传统绘画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杭侃:《试论唐宋时期椅子在中原地区的传播》,《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4期;
杭侃:《作为资源的文化遗产》,《学习时报》2019年1月4日;
杭侃:《“让文物活起来”的一些思考》,《中国文物报》2019年3月6日;
杭侃:《让考古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习时报》2019年4月5日;
杭侃:《六千岁,正青春——读<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光明日报》2019年7月20日;
杭侃:《< 价值与权力:中国大遗址展示的观察与反思>序》,王思渝《价值与权力:中国大遗址展示的观察与反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
巨洒洒、杭侃:《遗址博物馆论稿》,《中国博物馆》2020年3期;
杭侃:《蒙元城址考古二题》,《四川文物》2020年4期;
杭侃:《宋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吗?——苏轼与< 寒食帖>》,《意林文汇》2020年6期;
杭侃:《元青花起源之我见》,《中国文化》2020年1期;
杭侃:《什么样的展览是一个好展览——< 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的反思与对话>新书推介》,《中国博物馆》2020年2期;
杭侃:《南涅水石刻参观札记》,《华夏考古》2020年6期;
杭侃:《陈国公主:只羡鸳鸯不羡仙》,《中国青年报》2020年1月7日;
杭侃:《举案齐眉:古人眼中最好的爱情?》,《中国青年报》2020年2月21日;
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编《公众考古学(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杭侃:《<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专家推荐意见》,王书林《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文物出版社,2020年;
沈睿文、赵丰、荣新江、杭侃、陈开宇、张露、朱玉麒、史睿、刘曙光:《对谈: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与展览策划》,《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8期;
杭侃:《半月形地带与藏传佛教的传播》,保利艺术博物馆主编《大漠雍和:雍和宫唐卡集萃》,文物出版社,2021年;
杭侃、赵献超:《辽墓壁画里的奉经图》,《美术大观》2022年4期;
杭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街区及其局限》,韩国河主编《根与魂——考古学视野下不断裂中华文明研究》,科学出版社,2022年;
杭侃:《宿白先生与永乐宫研究》,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编《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
杭侃:《台美乎?——为纪念辉县发掘70周年而作》,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共辉集——新中国辉县考古发掘70周年暨古代文明研讨会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22年;
杭侃:《遗产的价值阐释:以营造学社对云冈的调查与研究为例》,《世界遗产公约五十周年纪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22年;
杭侃:《巫臣马湩望空洒——元大都的游牧文化因素》,《大都:元代北京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
杭侃:《增强云冈石窟艺术的国际传播力》,《美术观察》2023年5期。
杭侃:《“人工智能与博物馆”学术主持人语》,《博物院》2023年第3期。
杭侃:《更远的远方》,陈兴月:《惊鸿照影:宋朝的文化世界》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杭侃、李韵:《完成好保护云冈的历史使命》,《光明日报》2023年3月8日。
杭侃:《守护文化遗产 推动文明互鉴》,《人民日报》2023年7月5日。
郝悦(整理)、杭侃:《交融与互鉴,云冈文化的多元与融合》,《光明日报》2023年10月9日。
闫书敏、于乐、杭侃:《文物里的山西》,《山西日报》2023年10月25日。
王思渝、杭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适宜性、可展示性与可持续性》,《世界建筑》2023年第11期。
杭侃:《魏书释老志中一段文献的试读》,深圳博物馆等编著《文明丽迹: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文物出版社,2024年。
杭侃:《探索千年石窟的开凿历程》,巫鸿等著《了不起的敦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
杭侃:《51年前,蓬皮杜为何参访云冈石窟》,《欧洲时报》2024年9月15日。
杭侃:《燕土维宅 风物熙熙——读<大都:元代北京城>》,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编.《北方民族考古》(第16辑),科学出版社,2024年。
杭侃:《石窟与中国文化》,王博、吴晓华主编《讲给年轻人的北大人文课》(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杭侃:《龙出莲花 白瓷净瓶》,《中国青年报》2024年2月9日。
杭侃:《“君生我未生”无关爱情,唐人无惧相忘江湖》,《中国青年报》2024年1月12日。
杭侃:《战国的高台建筑为什么衰落》,《中国青年报》2024年3月22日。
杭侃:《物为心相:成化皇帝的鸡缸杯》,《中国青年报》2024年4月12日。
杭侃:《秦始皇陵出土坐姿俑,“怎么坐”是一种文化选择》,《中国青年报》2024年5月31日。
杭侃:《琮的生命,从良渚到现代》,《中国青年报》2024年6月28日。
杭侃:《玻璃在古代中国的奇妙旅程》,《中国青年报》2024年8月10日。
杭侃:《隐藏在元青花里的秘密》,《中国青年报》2024年9月6日。
杭侃:《塔传入中国后,为什么变成了楼阁》,《中国青年报》2024年10月11日。
杭侃:《1500年前,中国有座可移动的水晶宫》,《中国青年报》2024年11月15日。
巨洒洒、何雨蔚、黄梓若、王思渝、杭侃:《观众行为视角下的观赏型与信息型展览差异——以云冈石窟主题展为例》,《东南文化》202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