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公告|“燕园聚珍:考古学的中国时刻”——2024北京大学考古学国际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入选名单

2024-12

为推动高水平考古学研究与科研国际协同创新的开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于2024年12月13日至15日举办“燕园聚珍:考古学的中国时刻”——2024北京大学考古学国际研究生学术论坛。

自征稿通知发布以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64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投稿近400篇。经过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的严谨评审,最终遴选出100篇优秀论文参会。

本次论坛设立5个分会场,共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42所高校的100名研究生入选并将在论坛中作报告发言。近30位全国知名学者担任评议专家,60余名学院师生参与服务,200余人与会,共同打造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现将入选的100篇报告论文公布如下。


论文入选名单(按姓名音序)

白静芳 赤峰地区先秦聚落交流路径的 GIS分析
白沙平 山西地区魏晋“残砖铺地”墓葬的族属讨论
常宏伟 仪式视域下的玉皇庙墓地葬仪及其反映的社会分化
陈果 综述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遗址的技术文化多样性
陈嘉琦 科技分析方法在盐业考古中的应用评估
陈建伊 从沈阳老虎冲遗存看辽河流域商周之际的文化变迁——兼论老虎冲H1的性质
陈健 新店台墓群的布局与社会组织初探
陈珂尧 洹北商城有墙说
陈永强 中国高句丽地区及北魏时期耳饰的考古学研究——基于日韩出土资料的新认识
党继蓉 嵩山以南龙山时代晚期高等级墓文化因素研究
德拉东知 试论唐代吐蕃那囊氏族源、地望及墓
董文秀 东三省总督府旧址建筑研究
董志浩 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晚期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
方立阳 河南林州大菜园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工艺与资源研究
房璐 卜辞所见“”与“390”考辨——兼谈商代祼祭建筑场所
龚开源 结构与图像:墓顶悬镜现象再考察
龚梓桑 磁记忆技术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关刘旭 云冈第10窟“儒童本生”中的执拂天人身份考
郭威 从印度到新疆:兔本生故事文本与图像研究
郝雅楠 中国传统⽊构架体系再辨
贺源 陕西宝鸡魏家崖遗址新出青铜器工艺特征考察——兼论春秋早期的周秦关系
侯瑞 云冈石窟定光佛授记图像的视觉叙事与思想传达
胡淏铭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穿孔石器功能的再探讨
胡孟强 民间所见西汉骨签的整理与相关问题研究
胡恬恬 飞来峰第78龛狮吼观音与龙王组合研究
贾妮含雪 传播还是演化?——史前边界地区社会变迁的动因研究
江攀 观察与保存建筑遗存的历史层叠:建筑考古学视角下四川泸县屈氏聚落的修建历史梳理和建筑特征演变分析
蒋成成 关中地区客省庄文化快轮拉坯陶器生产模式研究
李安 Mg/Al-LDO辅助海洋出水铁质文物脱氯研究
李犇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联体类陶器初探
李凤翔 战国秦汉时期的圆鼓型乐钟
李晖 史前陶器指纹印痕的研究回顾
李金鑫 楚公遽钟所见西周楚公世系及相关问题
李悦旋 大一统浪潮中的冶金技术传播:新疆阜康白杨河墓群东周至唐代铜器的科学研究
李芷一 敦煌石窟涅槃图文化因素探析
李宗洋 撒哈拉以南的西非的史前生计——以乍得湖南部平原和加纳为例
刘洛瑶 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墓配置规律及再利用现象分析
刘蒙 贝壳蛋白提取方法探索——贝丘遗址贝类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可行性研究
刘荣浩 试论战国秦汉时期木椁墓的“设门”问题
刘粟洋 南京地区东吴两晋南北朝明器耳杯的“实用化”与“明器化”——结合长江流域文化因素交流互鉴的思考
刘一凡 贵州正安官田宋墓“兽首人身武士”图像及相关问题分析
刘逸鑫 春秋早中期曾国铜礼器随葬组合探析
罗佳怡 出土资料所见曾侯子辈称谓研究
罗梦霖 The Use of Sound as a Form of Communication in Defensive Structures: 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骆一飞 组织与建构:高平中村圆融寺的社会性与空间性解读
马玺 史前卜骨的出现及相关问题再考
蒙柳汶 古代文蛤高精度采集季节研究揭示福建晋江庵山青铜时代贝丘遗址生业模式发生变化
米岚 明中都午门内外御桥研究
莫嘉靖 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互动交流的结构性转变——以大昭寺之创建为引
聂磐 良渚文化玉冠状器的考古学研究
潘雨希 通俗文化与墓葬传统:元代墓葬中马的多样性表达
裘潇云 埃洛拉耆那教窟的曼荼罗元素初探
邵卓玥 程式的“位”与真实的“人”:中原北方地区金代墓葬空位图像特殊意图讨论
沈婕 商周都邑大型建筑基址复原研究——以周原遗址王家嘴一号建筑基址为例
施紫越 广元千佛崖石窟本体砂岩微观风化特征及风化深度研究
史文文 从莫高窟第290窟故事画中的竖箜篌图像看丝路文化交流
司佳鹭 北朝河东区域佛教造像活动的传入途径与动因探析——以纪年佛教石刻为中心的考察
宋珂欣 鸟形“竿头饰”新探
孙景林 试论“阳山现象”——半山文化与马厂文化的关系再探讨
孙思原 纳米结构的缤纷色彩——银质文物腐蚀层“蛤蜊光现象”
孙振飞 商代早期铜金属物料溯源研究新视角
谈金龙 低温等离子体在脆弱青铜文物原位稳定化处理上的应用研究
唐博 中国古代鎏金铜器表层结构特征研究综述
唐健博 克孜尔石窟涅槃图肉髻比丘身份考
田蕊 商代光族甲骨的整理与地望新考
田育鑫 金元时期胶东地区塔式墓研究
王朝鑫 何尊与成王迁宅成周——兼申何尊非康王时器
王古今 《启跸回銮图》图式缘起
王弘毅 古代贝壳制品原材料的淡水或海洋来源分析方法初探
王健 Development of A Combustion System that Eliminating Sulfur Contamination from Solid Samples for Radiocarbon Dating
王娇娇 秩序空间与世俗感知:莫高窟西魏北周本缘故事画空间与石窟整体构想
王婧怡 钱树所见佛像与西王母图像关系探究
王民睿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红烧土建筑材料的科学研究
王微言 元代陕西刘黑马家族墓的空间意涵探究——以 M17 和 M16 为中心
王肖 汉水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时期出土陶器产源研究
王效国 车庄遗址与郑州地区殷移民问题讨论
王耀文 西周王都陶鬲谱系补议与初步比较研究
王钰涵 《营造法式》中的仓廒库屋——基于“大木作功限”的复原研究
王源 黄土丘陵早期的权力构建:从石峁到寨沟
王悦荻 湖北屈家岭F38建筑遗存复原研究
韦安民 简论西周“五邑”的相关问题
吴昊天 早期十字形佛塔的流行年代考
吴双桐 用于饱水木质文物脱色的二氧化硫脲-胺硼烷还原方法
吴欣璇 晚更新世晚期华南人群动物资源强化利用与技术更新行为——兼论“最优觅食理论”与“生境建构理论”的适用性
肖威 论晚商“天黽献”族的西迁
谢小波 西南地区出土漩涡纹双耳陶罐研究
许珩玥 岳麓书院秦简中传囚之用的“庑”辨
宣柳 Ancestor as Capital: The Political Role of Genealogical Accounts in Early China
姚宗禹 三门峡小交口遗址石制品研究
殷浩萱 宋代宫观建筑遗址沿革及复原研究——鹿邑太清宫遗址为例
余普彪 选择与混溶——云南剑川石窟第6窟明王窟探析
臧志晗 商周悬铃铜礼器再探讨——兼及半月形文化带与长江沿线的文化交流
张佳敏 基于物理环境的初祖庵大殿病害影响分析研究
张墨润 汉藏交融,神俗有间:明清北京弘教寺的信仰与功能
张瑞德 南澳Ⅰ号沉船出水瓷器铁锈质病害的技术表征与无损去除展望
张宛玉 杭州圣果寺千佛阁的营造及布局研究
张艺铭 从石葬具所见“异刻”图像看北朝隋粟特裔的在地化
钟静益 三星堆八号埋藏坑的玉、石器研究
周恺歆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iffin – Between Greece and China in Early Iron Age
邹海萍 被压缩的时、空:从祖先祭祀礼仪看东汉石祠图像的两套叙事——兼谈石祠后壁“楼阁人物图”应为“告知墓主祭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