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学院资讯 / 通知公告 正文

学院资讯

北京大学2025年冶金实验考古暑期课程招生简章

【教学目的

古代金属生产涉及采矿、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多种工艺,是古代社会复杂化进程、社会生产组织模式、跨地区文化交流等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对于古代金属生产技术的研究主要通过金属器以及生产遗物的科技分析,以复原当时的金属工艺流程,还原工匠的技术选择,而冶金实验考古可通过模拟古代冶金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体验金属生产过程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冶金操作的具体含义以及多种遗存现象所对应的生产步骤,也可使学生切身体会金属生产的劳动力投入水平及专业化分工程度。

自2016年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坚持举办冶金实验考古暑期课程,2025年度暑期课程将继续在福建安溪举办。福建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所见块炼铁冶炼技术在宋元时期闽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2021年7月25日,该遗址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遗址点之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冶金类的世界文化遗产。本年度拟继续依托下草埔冶铁遗址,在调查安溪县内古代矿冶遗址的同时开展冶铁实验考古工作,通过尽可能精确地模拟复原试验,深入探究下草埔遗址小型竖炉块炼铁的技术内涵,全面揭示安溪宋元时期冶金手工业的整体面貌。


课程设置

(1)课堂讲授

讲授冶金考古概论、中国古代冶铁及有色金属冶炼技术、实验考古的理论与方法、闽南地区宋元考古收获等理论课程,学习冶金考古、手工业考古和闽南地区考古研究现状。

(2)田野调查

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学习冶金考古田野工作方法,研究遗址分布、资源管理和矿冶文化传承等问题。

(3)实验实践

模拟实验以小型竖炉块炼铁为主,通过分选矿石、筑建炼炉、鼓风冶炼、初产品锻打等操作,体验金属冶炼和铁器制作流程,研究古代冶金技术及生产组织等问题。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安溪县文旅局、安溪县博物馆


主要授课老师

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沈睿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易曙峰:安溪县博物馆馆长

(及其他受邀专家)


时间、学时、地点

时间:2025年8月3日至10日(3日报到,10日解散)

学时:48学时

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参考书目

陈建立:《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

刘海峰、陈建立、潜伟、铁付德:《冶金实验考古研究初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

Dana C. E. Millson. Experim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the Use of Experimental Archaeology in the Study of the Past. Oxbow books, 2011.

Pleiner R. Iron in archaeology. The European bloomery smelters. Praha: Archeologický ústav AVČR, 2000.

Tylecote R.F., Austin J.N., Wraith A.E., The mechanism of the bloomery process in shaft furnaces. Jourmal of the lron and Steel Institute(1971)209: 342-363.

Peter Crew. The experimental production of prehistoric bar iron. Journal of Historical Metallurgy Society(1991)1:21-36.

Gill Juleff. An ancient wind-powered iron smelting technology in Sri Lanka. Nature(1996)4:60-63.

Straube H. Ferrum Noricum und die Stadt auf dem Magdalensberg. Vienna: Springer Vienna, 1996.


报名方法

招生对象与人数:

本次冶金实验考古暑期课程面向高校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对冶金考古感兴趣的人士开放。招生人数:10-15人。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7月12日。

报名方式:

填写报名表并发至报名邮箱2301110871@pku.edu.cn,邮件标题形式:“姓名+学校(或单位)+冶金实验考古暑期课程”。

录取方式:

主办方将于2025年7月16日通知录取结果,并告知具体事宜。


授课费用

学杂费:免收

交通食宿费: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