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举行“看见桃花源——源流·首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成果展”

2017-01

  201616日下午,“看见桃花源——源流·首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成果展”开幕式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成功举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策展团队代表王思渝博士、获奖选手代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甄敏先后讲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佳月老师、刘彦琪老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路菁老师,学院团委书记户国栋老师,团委副书记李家福老师以及来自北大考古和艺术学院的源流策展团队出席现场。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曹宏主持开幕仪式。

  曹宏副馆长称本次展览是赛克勒博物馆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文创作品展,源自201510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创立的“源流运动”这一“考古·艺术·设计”交流平台并举办的“源流·首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大赛历经开赛、初评、终评、颁奖等环节,由专家评委评选出概念设计组、产品设计组一、二、三等奖共35件,将在展厅中集体亮相。

  杭侃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事非经历不知难。此次展览无论从设计思路、资金筹措、组织展览由雏形至成形,还是展品由概念至实物,都克服了许多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当下看似热闹的文化创意活动实际上存在很多发展的瓶颈。本次展览既是大赛的成果展,也体现了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王思渝博士代表策展团队介绍了本次展览的设计理念,展览名称“看见桃花源 ”源自概念设计组一等奖《桃花源人APP》和产品设计组一等奖《看见》,形式设计上,特意采取了帘幕、嵌入展板等方式,将展柜遮挡,形成圆形、方形的“洞口”,以强调“看见”这一行为,洞口设计也暗合唐代张旭畅想桃源的诗——“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随后,同样作为策展人之一的王佳月老师引领来宾参观了本次展览,对各件作品、各个单元的设计以及幕后花絮进行了介绍。尤其是获得一等奖的两件作品,王佳月老师强调,它们已经超出了通常文创对物的设计而蕴含着精神领域的探求。

  文创实为文化的自觉,本次展览各展厅名称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线索,分为:武陵人、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豁然开朗、还家、怡然自乐、今是何世、说如此、桃源问津(结语)几部分,以带领观众重历心灵和血脉中那片美好的桃花源。

  获奖作品包括APP、短视频、家居陈设、日常小物、建筑设计等,我们能从中看到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除了大赛作品外,观众还能在序厅“武陵人”看到征集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从世界各地博物馆购得的文创产品以及他们与文创的故事,在展览最后的“说如此”走廊看到自天顶垂下的关于文创的问题,引发人们对文创发展的思考。展厅中优美的说明词、营造桃源意境的帘幕、趣意盎然的插花等,也都表现出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创作品展,而是融入了策展团队对当代文创发展的感受和思考。观众可以在冬日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一探桃源洞天,正如源流文创赛启事上曾说:“考镜源流,以故为新,相信在作品的设计、征集、评选、布展与参观中,我们将携手重新认识过去、现在、未来、与自己。”展览是对这一切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