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2022级硕士生乔杨,非常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
其实在构思这篇发言稿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应该选择什么主题。我问了一些同学和朋友,说他们想在开学典礼上听些什么,或者他们觉得什么是适合开学典礼的主题,当然我没有得到一个绝对确定的答案。于是我也开始思考,在寻找发言稿主题的时候,我希望找到的是什么呢?
这或许与我们的求学道路正有些相似,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些具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这里发言的时候,我希望我不至于使大家感到无趣,并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迪;而在求学的时候,我们又希望做出一些令人惊叹的成果,有所成就、实现初心,为百年考古这条星光大道再亲手铺下新的路径。既然目标已经确定,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我们所做的什么事情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我常常这样自嘲,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充满了生活的热情,然后随着年龄渐长,我就越来越功利,只会干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什么都想尝试,这时候似乎所有的事情对我来说都充满了“意义”。但是时光流逝,新鲜感不会一直持续,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去过上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呢?
我想先分享一下我本科期间修双学位的故事。我修的是工科的双学位,听起来似乎和考古跨度很大,“很厉害”,但实际上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我对着几百面全英文的生物书,看不懂名词,无从下手,所以学着学着开始哭,然后边哭边学、边学边哭。当然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本科新同学们,在以后学习高数的时候会感受到和我当时一样的“痛苦”。我很多次都想过“如果没有修双学位,我或许会更快乐一些”,但是在拿到学位证的时候,我把这些想法忘了个一干二净。当然它的意义绝对不只是一份证书,我所走过的路途为我跨学科的视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抛却了过去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成为不了现在的自己”。有些事情的意义,不在于当下,而在于长远。但是只要播种,我们必将有所收获。在未来我们回首过去,或许会明白此时此刻我们为之拼搏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份研究,每一次学习所存在的意义。
另一个小故事是关于我写本科毕业论文的那段时光。我的毕设实验是用铁片来模拟铁质文物的,所以为了得到适合实验的样品,我磨了整整两个星期铁片。每天到了实验室,就是一手铁片,一手砂纸,二者摩擦摩擦。胡钢老师还担心我觉得枯燥乏味,安慰我说,马上就能进入真正的实验环节了。确实,“磨铁片”这个环节并不像是我们常说的“有意义”的实验,但我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这篇毕业论文,所以所有看似简单枯燥的重复工作,其实都是为了最终的学术理想而来的。实现理想的道路90%的时候都很崎岖,当我们真正开始“做学问”时,或许会发现,今天做的实验失误了又得重做,又或者自己的探方发掘了一整个学期都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这样一些琐碎的小事感到困扰,此时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它找到一些新的意义。这些小事,也是我们成才路上珍贵的垫脚石。
恰逢百年院庆,我们身后已经积淀了先辈们百年的足迹,我们既要赓续前人的思想,更要敢于开拓新的道路。考古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今日中国迫切渴望通过考古人的双手揭秘先人的故事,呼唤我们将这文明的奇迹在今日继续书写与延续。而我院的学科建设繁荣兴盛,老师们不断为我们创造获取更多学科知识的机会。今日的我们被给予了千千万万的可能,因此不该给自己设限,而应拥有广阔的学科视野,让我们敢想敢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丰富新时代“考古”二字所蕴含的意义。
我们常说,躬耕田野,脚踏大地,胸怀星河。从入学这一刻开始,我们就打开了考古领域某个奇妙方向的大门,踏上一段新的征途,开始寻找考古之于自己的意义。就让我们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躬行田野,用坚定的脚步丈量北大考古的过往与未来。那么最后,祝所有人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心向往之,行必能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