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举办“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发展”专题座谈会

2023-03

为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考古事业发展现状,体悟新时代考古事业建设的发展与使命,3月17日下午,考古文博学院邀请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以“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在第二教学楼402室举办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主持座谈。

座谈会现场

杭侃由全国两会引入,真实地表达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备受鼓舞”和“深受教育”的心路历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助力新时代考古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杭侃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修改文物法的建议以及“加强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培养机制”“合理化建设乡村博物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两项提案。

杭侃作报告

杭侃从文物遗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深刻剖析了当下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传统考古专业的发展脉络,指出其带有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文化遗产方面的实践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有一定脱节,文化资源展示利用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物蕴藏的现实价值和教育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掘。因此,要通过有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手段,如通过设立研究院,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本体保护等,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创造转化、创新性发展。

杭侃结合现实问题阐释了自己两项提案、一个建议的初衷与意义。针对长期存在的“考古围城”问题,要将考古报告转变成大众能够理解的知识,催生出对考古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而需要建立一套独特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完善文物遗产保护与交叉学科建设。考古与基层紧密联系,要大力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对基层文化与教育的宣传带动作用,统筹解决好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问题。同时,文物保护原则的修订充分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社会价值的重视,针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定位以及博物馆文创发展方向的问题,应该尽快完善立法以及文物保护相关的制度体系。

学生聆听报告

杭侃认为,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助推考古学科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文物遗产学科体系的完善与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从而为我们在新时代变局中保持战略定力、建设文化强国注入蓬勃力量。

讲座最后,杭侃与现场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交流。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玥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提问乡村博物馆该怎样有效“扬长避短”。杭侃认为,要根据地方具体情况丰富博物馆的不同类型,必须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掌握根源,了解群众诉求与利益关切。针对2021级本科生赵一诺提出的博物馆专业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这种素质的疑问,杭侃则将其与高校学科建设联系起来,以源流运动为例,强调要利用自身学科优势,以搭建牢固的考古学知识基础为前提,持续实践。

提问交流环节

此次座谈使同学们对我国考古事业发展动向以及新时代赋予考古学科的使命任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坚定了自己作为青年考古人的信仰与前进方向。新百年,新起点,学院学子将继续努力学习,锤炼自身素质和本领,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转载自北京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