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今年的新同学来到北大,成为考古文博学院的一员,我个人也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同参加今年的开学典礼,见证同学们身份的转变。
我主要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去年加入考古文博学院的大家庭,所以与大家相似,也基本是一个新人,正在感受和学习着周围的种种,好奇有、兴奋有、困惑也偶尔有,因为这是我们适应一个新环境的正常表现。北大是常为新的,在新的环境成为新的自己应该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学院安排我作为教师代表之一发言本意应是让我说一些对各位新同学而言有助于适应新环境的话,但于我而言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如刚才所言我还是一个新人,另一方面如今的时代发展之快让多年以前的校园生活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似乎不大。不过我倒乐意与大家分享一些与专业学习和研究相关的思考。
前一段时间,团委的老师让我提供一句教师寄语,我当时正在回内蒙古金斯太遗址发掘的途中,颠簸的路上并不太容易集中精神,脑汁绞尽后我组合了几句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同学们可以“立足国际前沿,扎根田野,讲好中国故事”。这里的每一句大家可能都听过好多遍,也非考古学所独享。这些话乍听有一些俗套,但细一琢磨却最有指导意义。首先说立足国际前沿,我们常听说旧石器时代考古最国际化,因为回答的都是国际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比如人类起源。但在我看来考古学的每一分支都非常国际化,考古学者面临的是保罗万象、被时间洪流所改变过的材料,这要求我们要去思考考古材料的形成机制、提取方法等最为基本的问题,这些是国际化的,一件骨头不会单纯的因为落在哪一国家的土地上就特别容易被保存下来;文化的形成与传统、区域环境,甚至一些历史偶然相关,故而考古材料所表现出来的面貌是区域性的,然而文化与环境的耦合关系、文化变迁的模式与机制等却是国际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立足国际前沿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有国际视野,另一方面要有肯“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再说扎根田野,要说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根本,应该没有多少考古学者会提出异议。因为这是获取研究数据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古学分析和阐释的准确性和深度。田野有诗和远方,有辽阔天空和苍茫大地;田野也有现实和妥协,有不得不克服的艰难和辛苦;但田野更能收获友谊、炼就宽容,因为田野工作最能感受世间的形形色色。扎根田野要求我们有耐心、有定力。再说讲好中国故事。在我理解这有两层意思,我们一方面要用中国考古材料讲好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积极走出去,用中国方法、中国智慧研究世界各地的考古材料,讲好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发展史,为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不同视角,进而互通互鉴。
考古文博学院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有着不同的专业,考古、博物馆、文物建筑、文物保护等;其中的考古学同样也是一个大家庭,有着多样的分支方向,旧石器、新石器、商周、汉唐、科技考古等等。那大家或许会关心一个问题,未来学习哪个方向好呢?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分支各有特点、各有特长,兴趣应该作为指引大家选择方向的首要因素。无论各位同学将来以何为主业,只要学的精、做的专,便各有用武之地,学科也就有了良性的发展。
最后,祝愿大家在考古文博学院的学习路上顺利并有收获,开心也多贡献。未来的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应有在座各位浓重的一笔。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