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吴忠市盐池考古基地组织召开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宁夏分库基建用地考古发掘工作评估论证会。会议专家组成员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钱国祥、徐龙国以及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罗丰、特聘教授焦南峰组成,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马强、盐池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李月新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主持。
专家组会议讨论
盐池地处农牧交界带,自古以来即是文明交汇之处,是研究丝绸之路和边疆史地的重要地点。盐池张家场古城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好的汉代县城,在这里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探讨汉代中央政府对边地的管理、农牧交界的文化等问题,对讨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除张家场城址外,盐池地区还分布有众多的汉唐宋明时期城址,以及延绵的长城和矗立的城堡,考古学文化面貌多元,是开展考古区域调查、田野发掘训练和多学科研究的极佳地点。
在盐池建立考古基地,是北京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发展考古学科的重要举措。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旅厅和盐池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盐池考古基地正式启用。此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持续对张家场古城遗址及周围墓葬、周边区域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测绘以及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并组建起考古、文物保护、文物建筑、科技考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综合考古团队,在盐池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践行新时代北大考古的新方式和新理念。
专家组考察考古发掘工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完善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语系,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智慧和力量,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在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建设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以促进学科的综合性发展。2022年3月10日,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在北京大学揭牌。揭牌仪式以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学院与相关单位积极沟通,探讨基因库的建设模式,拟以在重点单位设立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分库的形式,深化对不同文化区域、不同文物类型的研究。
专家组观看文物标本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宁夏分库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布局的7处文物基因库分库之一,依托盐池考古基地,将以西北边疆地区先秦至汉唐时期的城址、墓葬、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宁夏作为陆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整合宁夏、内蒙古、甘肃等地文博机构资源,建成能够为教学、科研、国际交流提供全方位支撑的平台。宁夏分库大楼初步计划今年落成。
宁夏分库基建用地位于张家场城址之外,原为张家场博物馆管理用房。2023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盐池县博物馆联合对其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为了给基建用地提供更多专业指导与建议,联合考古队先后多次邀请多位考古专家现场指导工作。此次专家组考察了张家场城址发掘现场、基建用地发掘现场、盐池基地文物标本库房,详细听取了2023年度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李云河研究员对基因库建设用地发掘情况的介绍,就现场考察及负责人汇报内容进行了质询,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今后联合考古队及相关部门将在评估意见的指导下,及时、有序地推动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宁夏分库的建设,早日发挥宁夏分库对于区域考古乃至中国考古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
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