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2024年度编委会顺利召开

2024-12

   2024年12月4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WHITRAP,下文简称亚太世遗北京中心)、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卓众出版)共同策划出版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2024年度编委会。来自国内重点院校、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的近50位嘉宾以线下线上参会的方式,与杂志联合编辑部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共同商议杂志未来发展之路。


与会嘉宾合影

1DC1F

会议现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院长出席并发表致辞,提出将杂志打造为遗产研究与保护高地的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提升杂志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他在发言中指出以下具体方面:根据读者和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杂志内容,提高内容吸引力和针对性;加强学术交流,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就遗产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加强与国际相关组织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杂志,扩大读者群。希望通过杂志平台,发现和培养一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青年才俊,为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沈睿文院长致辞


刘泽林社长在致辞中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亚太世遗北京中心长期以来的支持表达了感谢,指出在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融合保护发展的背景下,双方的合作正是跨学科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努力探索与成功实践,近年来,杂志的学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未来发展的空间更是巨大的。


刘泽林社长致辞


会议随后进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编委换届仪式,由孙华主编和刘泽林社长为现场参会的编委颁发编委聘书,本届编委会由来自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期刊出版研究领域的52位专家学者组成,任期5年。会议讨论并修改了编委会章程,拟于近期发布。



随后,杂志编审、亚太世遗北京中心执行主任李光涵主持会议,副主编杨砾对2020年以来的出版工作进行了汇报,通过分析稿件收录情况、重点选题和期刊数据表现等方面,梳理总结了杂志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讨论阶段,编委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指出学术期刊在做好眼前的出版工作,努力提升学术水平的同时,要重视不同类型遗产的融合研究和保护,勇于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心怀时代担当,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文章,重视遗产学科建设,分享具有借鉴价值的优秀案例等。关注当下的重点课题和项目,尤其要针对青年学者、一线管理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审稿标准和录用要求,拓展收稿范围,提升文章在实践层面的参考价值,真正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从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此外,对于国际范围内遗产研究成果和我国“走出去”的合作项目,应积极关注,努力争取。随后,编委们继续深入探讨了期刊的重点选题方向,将于近期整理发布,公开征稿。

孙华主编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各位编委的观点,指出提升创造力就是要突破所谓规范,才能引领学科的发展,应当加强在理论方法方面有所创新的前沿性稿件,充实青年学者队伍,培养打造一支具有创造力的作者队伍;加强保护与管理方面的稿件,特别是自然与文化、物质与非物质、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融合的这类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稿件;切实落实增加保护案例方面的稿件,具有典型性的优秀个案本身就是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华主编总结发言

学术期刊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我们相信“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将以新一届编委会成立为契机,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持续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努力打造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高地,为我国遗产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精彩瞬间


2016年《遗产与保护研究》(后更名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创刊时,曾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帮助,并成立编辑委员会。2020年更名后,重新组建编委会,延续至今。在前两届编委会的指引和扶持下,我们一步步成长,取得小小成果,逐渐在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在此,我们对以下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辛勤付出和鼎力相助,你们如金子一般纯粹的治学之心和奉献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愿杂志在各位的照拂下迎来新的蜕变,新的成长!


文字:《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图片:谭诗蕊、何健、虞梦莹

编辑:赵桠菏

审核:杨砾、孙陆青、张剑葳、李光涵

审定:沈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