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12日,“考古统计与制图”研究生暑期课堂在北京大学山东临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成功举办。本次项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6所高校的27名研究生参与,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院校。授课教师由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考古领域的6位专家组成,课程内容涵盖了定量考古学、统计学应用、R语言、贝叶斯统计、非参数检验、GIS空间分析等多个方面。
2025年7月6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北京大学临淄田野考古实习基地举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孔胜利、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丁德翠、淄博市文化保护和考古研究院院长刘莲静、临淄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克伟、临淄区文物局局长刘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本期暑期学校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宋殷主持。

教师授课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陈建立、宋殷、宝文博、董豫、张海、苑世领)
从7月6日至7月11日,上午由老师分别进行授课,下午则是学生报告及讨论环节。学生们主要从“传统考古统计”“成分分析”“前沿研究”“环境考古”“GIS空间分析”等几个专题进行分别报告,报告之后由老师给出学术点评。
第一讲由北京大学的陈建立老师以《考古与统计学》为题进行授课。陈建立老师的课程主要探讨了统计学在考古学中的理论价值与方法论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讲解。
第二讲由北京大学的宋殷老师以《考古数据科学与R语言应用》为题进行授课。宋殷老师在课程中系统介绍了考古数据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重点以“平首布币规格研究”为案例,全面展示了考古数据科学的研究流程。R语言实践环节设计了从基础到应用的完整能力培养体系。
第三讲由北京大学的宝文博老师以《贝叶斯混合模型》为题进行授课。宝文博老师的贝叶斯混合模型课程围绕考古数据分析的核心挑战,构建了现代统计方法的应用框架。课程重点聚焦贝叶斯混合模型在考古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食性分析。
第四讲由山东大学的董豫老师以《非参数检验和数据挖掘偏差》为题进行授课。董豫老师的非参数检验课程围绕“从样本推断整体”的核心目标,构建了面向考古实际的稳健统计推断框架。
第五讲由北京大学的张海老师以《GIS空间分析基础》为题进行授课。张海老师的课程全面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与理论框架,深入探讨了GIS如何解决考古学的五大核心问题:定位分析、条件查询、趋势模拟、模式识别和预测建模。
第六讲由山东大学的苑世领老师以《Origin软件下考古数据的统计解析》为题进行授课。介绍了Origin软件在考古绘图、描述性统计和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深入讲解了方差分析原理;聚焦显著性检验,讲解了线性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
12日上午,宋殷老师向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他在结业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同学们扎实的学科素养与学术潜力,鼓励学员突破学科舒适圈与信息茧房,在全球化背景下主动拓展知识边界,锻造不可替代的学术专长,为构建中国考古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学员汇报

学员正在听讲

宋殷老师进行结业致辞

结业仪式合影
本项目突出以教师前沿案例讲授与学生自主课题汇报相结合的工作坊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丰富的科研经验与跨学科方法优势,通过真实研究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考古统计与制图的核心理论与技术路径。学生则围绕自身研究兴趣开展课题实践,并在课堂上进行系统汇报与互动讨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一模式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可操作性和问题导向性,还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跨领域学术交流与能力提升的平台,形成了教师引领、学生主导、集体研讨的创新型培养机制,推动了考古数据科学方法在青年学者中的传播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