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北京大学在考古学系增设文物建筑方向。自创立以来,文物建筑专业已培养本、硕、博学生二百余人(次),大部分毕业生供职于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建筑规划设计院、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等行业相关单位,从事文物建筑、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设计、教育、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致力于打通学科壁垒,培养文理融合,兼具价值研究和实践能力,可从事文物建筑勘察修缮,考古遗址建筑复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等相关工作的文化遗产领军人才。本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文物建筑勘察、测绘和历史文化价值认知能力,掌握考古遗址建筑复原研究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利用规划编制能力,掌握遗产地建筑设计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文物保护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和美学修养。
专业教师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
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 |
徐怡涛 |
男 |
教授 |
研究生(博) |
建筑考古、遗产地保护规划设计 |
中国文物建筑导论、中国传统建筑构造 |
张剑葳 |
男
|
长聘副教授 |
研究生(博) |
中国文物建筑 |
计算机建筑制图、文化遗产踏查与测绘实习 |
彭明浩 |
男 |
长聘副教授 |
研究生(博) |
中国文物建筑 |
中国建筑史、文化遗产踏查与测绘实习 |
俞莉娜 |
女 |
助理教授
|
研究生(博) |
中国文物建筑 |
中国建筑史 |
课程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