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至14日,日本明治大学佐佐木宪一教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了日本古坟时代系列讲座。11月13日,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大塚初重教授对古坟时代考古的贡献”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功举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杨哲峰副教授主持了讲座,北京科技大学王冬冬博士担任讲座翻译。
佐佐木宪一教授与杨哲峰副教授在讲座前进行沟通
佐佐木宪一教授首先概述了大塚初重教授关于古坟时代考古的发掘与调查工作。大塚初重教授自1946年进入明治大学学习以来即开始进行大量古坟的发掘和调查,1955年后成为发掘调查工作的负责人,直至1994年68岁高龄时,还在进行相关工作。本次讲座中,佐佐木宪一教授根据研究主题的不同,介绍大塚初重教授对于古坟时代研究的贡献及其意义。
大塚初重教授的发掘调查工作
大塚初重教授发掘和调查过的主要古坟分布图
1.东日本地区古坟的出现——特别是前方后方坟(3世纪后半-4世纪)
3世纪后半至4世纪,东日本地区的古坟主要有茨城县石冈市丸山古坟、茨城县石冈市佐自塚古坟、茨城县霞浦北岸的行方市敕使塚古坟等。在东日本地区,古坟时代首先出现的是前方后方坟,不久之后才出现前方后圆坟,这与首先出现的是前圆后方坟(即箸墓)的中央大和地区相比,有一定差异。在随葬品中,东日本地区此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只有常陆的一例是来自中国的舶来品,其他全部皆为日本列岛内对中国铜镜的仿制品。
石冈市丸山1号坟坟丘测量图
敕使塚古坟随葬铜镜及其出土情况
2.东日本古坟分布范围的扩大(5-6世纪)
大塚初重教授进行的关于5-6世纪东日本地区古坟的工作主要有:对常陆的大型前方后圆坟的测量调查,包括4世纪后叶的梵天山古坟、5世纪后叶的爱宕山古坟、5世纪第一个25年的舟塚山古坟等;对马渡遗迹的调查,此遗址从5世纪后叶开始生产埴轮,大塚教授的这次调查是日本最早对埴轮窑址开展的调查,且不仅发现了窑址,还发现有工房遗迹;对茨城县行方市三昧塚古坟的发掘,该墓葬的年代是5世纪最后25年,在未盗掘的石棺内出土了青铜冠、耳饰等,并首次发现了人物埴轮;对茨城县小美玉市舟塚古坟的调查发掘,该墓葬的年代为6世纪第二个25年,其竖穴式的墓葬形制在此时已普遍流行的横穴式中比较特殊,出土的1米高的圆形埴轮也较为少见;对群马县高崎市绵贯观音山古坟的发掘,该墓葬的年代为6世纪最后25年,天井中出土的大石反映出此时采石技术的提高,墓葬中出土的铜镜与武宁王陵出土铜镜相似,出土的铜瓶则与厍狄迴洛墓中类似。
马渡埴轮窑址平面图
绵贯观音山古坟中出土的铜镜,与武宁王陵出土铜镜相似
在上述墓葬中,未被盗掘的5世纪最后25年的三昧塚古坟和6世纪最后25年的绵贯观音山古坟皆为前方后圆形坟。进入6世以后,中央大和地区以及日本其他地区中,前方后圆坟的建造基本废止,而关东地区则恰恰相反,前方后圆坟在此时开始盛行。这一现象可能意味着,进入6世纪后,关东地区终于理解了前方后圆坟在象征墓主生前社会地位上的意义。另外,舟塚古坟出土的圆筒埴轮等器物暗示了与中央的强烈关系,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例子。
三昧塚古坟
舟塚古坟出土的6条突带圆筒埴轮
3.东日本古坟的终止(7世纪)
7世纪东日本地区的古坟主要有虎塚古坟及印旛郡荣町-成田市岩屋山古坟等。虎塚古坟建造于7世纪早期,是这一区域最后的前方后圆古坟,也是日本很少见的彩色壁画的横穴式石室墓。
此时期关东的古坟发生了两种不同趋向的变化。一是故意建造前方后圆坟,中央大和地区于596年已经建成了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飞鸟寺,墓葬形式发生了改变,而关东地区此时却故意建造了虎塚古坟等前方后圆坟,这是关东古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二是跟随中央的变化建造方形古坟。在中央大和地区,象征首长权利的古坟在7世纪已由前方后圆坟向方坟过渡,而以岩屋山古坟为代表的关东古坟,敏锐地捕捉到中央的变化,而建造了相应的产物,其80米的边长与同时期中央地区最高等级的方坟规模相差无几。
虎塚古坟
7世纪千叶县的方形坟
4.中部高地(长野县)特殊的积石冢古坟群与渡来人的问题——以大室古坟群为例
1984-1996年,大塚先生对大室古坟群进行了长达13年的调查,特别关注于其中的积石古坟,由此提出了与之有关的朝鲜半岛移民问题。大室古坟群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2.5公里,墓葬达500座以上,可分为不同的支群。古坟的建造时间为公元5世纪中叶至7世纪末8世纪初。6世纪初可能可以作为古坟群的分界线,之前可称为“积石冢-合掌形石室的时代”,之后则是“土石混合坟-横穴式石室的时代”。
大室古坟群
积石冢与土石混合坟
合掌形石室与横穴式石室
大室古坟群中,比较重要的有5世纪后半的木几纳告路(ムジナゴーロ)单位支群。该墓群中5世纪后半的墓葬为积石冢与合掌形石室,其中的168号坟中出土了马形陶器,可与平安时代的《延喜式》(10世纪左右)里记载的大室官营牧场相联系。6、7世纪的墓葬为横穴式石室,其中的187号坟墓葬形制较特殊,墓室左右壁的石头为侧立,这种摆放方式在日本很少见,反而在韩国有所发现。
168号坟中出土的马形陶器
187号坟
以上现象为研究者提出了这批古坟是否与朝鲜半岛移民有关这一问题。在长野县北部地区,自弥生时代末期以来就存在与朝鲜半岛的直接交流,具体路线可能是通过日本海,经由北陆地区抵达。这一交流的例证包括根塚遗址出土的涡卷纹铁剑在朝鲜半岛东南部的金海良洞里遗迹曾出土多例;长野市浅川端遗址出土的马形带钩与3世纪韩国天安市清堂洞遗址出土品类似等等。弥生时代末期以来,中央王权与已经独立的朝鲜半岛之间已有交流,在这些交流中,有朝鲜半岛的外来人来此定居,饲养马匹。然而,对马匹的需求虽源自大和王权,但鉴于此时大和王权的势力还不是很强,在马匹引入之际,存在依赖于长野县北部与朝鲜半岛南部之间以往交流关系的可能性。
根塚遗址出土的涡卷纹铁剑
长野市浅川端遗址出土的马形带钩
大塚先生对大室古坟群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表明关西地区“前方后圆坟-前方后方坟-方坟”的坟丘规模序列在东日本地区不存在;古坟时代中期(5世纪时),大和王权尚未完全独占外交权利,各地豪族可以独自与朝鲜半岛进行交流,说明国家尚未形成;根据文献记载,6世纪初,当时的大和王权正式外交伙伴是百济,而九州北部的豪族则与新罗缔结直接外交关系。在继体天皇镇压了九州的筑紫君磐井反叛后,大和王权才基本掌握了全部外交权,已经非常接近国家阶段。
在讲座接下来的时间里,佐佐木宪一教授回答了听众提出的关于舟塚古坟的二重石棺、日本古坟时代流行的窄长木棺及石室墓与越文化的关联性、朝鲜半岛移民前往日本的路线等问题。
讲座最后,杨哲峰老师总结到,佐佐木宪一教授通过介绍大塚先生对古坟的研究,勾勒出关东地区古坟的变迁,并通过这种变迁探讨了其与大和地区的关系,使我们了解到日本古坟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讲座中特别提到了积石冢与朝鲜半岛移民及其从事的牧马工作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探讨的大和时期王权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外交上控制权的强调,对我们理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