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举行“讲好优秀青年考古人故事、传播典型青年考古人声音”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

2018-10


    9月26日下午,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会在红五楼5211教室举行。会议旨在将评奖的过程作为育人的过程,进而“讲好优秀青年考古人故事、传播典型青年考古人声音”。

    经过立体展示、答辩和激烈的3轮投票,博士研究生李楠、张保卿、周杨,硕士研究生马仁杰、秦博、王藏博,本科生吕雪妍、王子寒凭借出色的学业成绩,多篇核心期刊文章发表,丰富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田野考察等赢得评委一致推荐,荣获2018年考古文博学院国家奖学金院系推荐资格。

    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党委书记雷兴山,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资深教授代表徐天进,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建立,学院副院长、青年教师代表张海,学院党委委员、班主任代表胡钢,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代表罗登科,学院本硕博学生代表等参加答辩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户国栋主持会议。

    评选前,学院党政联席会听取了负责老师关于学校修订学生素质测评工作的情况介绍和文件通报,大家一致认为,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学校党委、行政工作部署,必须聚焦,聚焦提升关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国家奖学金关乎学生切身利益和荣誉认定,要放到关键环节来对待,既要按照规章和制度,也要有学院学科特色。做好这项基础性评选答辩工作,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榜样育人”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讲好优秀青年考古人故事、传播典型青年考古人声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国家奖学金,考古文博学院获得学校下发本科生2个名额、硕士研究生3个名额、博士研究生3个名额以及研究生科学实践创新奖7个名额。通过学院主页通知,班级班主任及班长、党支部书记联合动员,班级群集中发布,确保每个同学信息知情权享有同等性、同时性、同一性,全院共收到40余名学生报名申请。

    国家奖学金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在学生群体中影响力大、关注度高、认可度强。举行学院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有利于更好地以奖评优、以评促建,有利于更有力地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习学术、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集体参与、党团活动等方面直面展示和立体比较。答辩展示的是风采和成果,答辩比较的是内涵和质量,答辩弘扬的是积极向上、积极向学、主动互学、集体共学的过硬学风、扎实作风。通过申请者的答辩、集体展示,促进跨专业跨年级的同学们更多了解和交流,积累更多经验与力量,获得更多启发和激励,有利于更好地寻找榜样、选树典型、宣传模范。

    与会评委一致认为:身边典型是最可敬可亲可学的。讲好优秀青年考古人故事,关键是要树立好身边的典型,这也是评奖评优工作的努力方向。传播典型考古人的声音,优秀和榜样是重要依托,这也是评奖评优工作的内在主线和意义指向。

    谈及对答辩会的感受,孙庆伟认为:“一定程度上,高年级的学长拥有更为丰富的科研之路,更为优秀的学术成果,甚至还有组织大型学术会议的经历。比较有多个维度,通过纵向比较,有利于低年级同学在差距自省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术科研的动力。”雷兴山表示:“当专业成绩同样段位、同样水准学生切磋比较,田野考察、党团工作、志愿服务、集体活动、博物馆讲解、学生社团、校庆志愿者等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和实践内容再度成为‘华山论剑’的新阵地、新领域、新内容。青年全面成长成才从来都不是缺项、单一、偏科的。”

    在重要的奖项评审环节,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不仅能够提升评奖过程的育人成效、再现育人成果,还可以更好地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展示学生风采,将竞争与展示有机结合,将学习与思考有效融通,将申请者与非申请者有力动员,努力拓展评奖评优工作的影响半径和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