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重要展览

2020-04

1、“乐土瓷韵:福建将乐窑文物展”


201911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福建省文物局、三明市人民政府、将乐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乐土瓷韵——福建将乐窑文物展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以窑火千年” “闽瓷钩珍”“将乐窑想为主题,展出包括南口上下瑶窑群、万全碗碟墩窑、横窠栋窑发掘及标本等,共计由宋至清的133件(套)完整器精品,200多件将乐窑标本。

1988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揭开了将乐窑神秘的面纱,标本采集、遗址踏查、墓葬发掘均有所发现。2016年至2018年的窑址发掘,更是给予学界一次深入解读将乐窑的机会。20179月,由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的将乐窑暨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在将乐县隆重召开,确定了将乐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次展览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将乐窑的发展、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情况。这也是将乐窑文物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外公开展示,对学术界研究将乐窑文化内涵和广大观众认识将乐窑,了解将乐窑都具有重要意义。


2燕园聚珍系列展首展——“文明的曙光

“燕园聚珍:文明的曙光”于2019115日开展,持续展出至2019915日。展览包括燕园聚珍精品文物、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部分。燕园聚珍系列展充分利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围绕中国考古学年代体系和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发展历程,带领观众深度解读考古学发现及相关知识。同时,策展团队在前期策划及现场展示中专门设置了多项观众互动活动,为大家带去了不一样的博物馆体验。


3新文化的曙光:五四时期北大学人群像“专题展览

undefined

2019426日,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文化的曙光:五四时期北大学人群像专题展览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五四时期是北京大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大学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的奠定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酝酿与展开、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传播,无一不以北京大学为焦点,可谓开一时代之风气。

在激荡的时代风潮中,锐意革新的青年人才汇聚北大,围绕新伦理、新思想和白话文运动,展开了中国近代文化最活跃的争论、变革和复兴局面。而一战的终结、十月革命的胜利,则使“庶民的胜利”所代表的全新社会想象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危机与希望的交错中,这批知识人吸纳融汇东西学术与文化,展现出对语言文字变革的诉求、对价值重建的关切和对走向普罗大众的渴望。波澜壮阔的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北大两代师生合作、对话以及冲突、融通的复杂关系。这其中既有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老师辈谋划蓝图,提供方略,为其前驱,也有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五四一代具体地贯彻新文化的学术主张。两代学人在呐喊中上下求索,合力开启了现代中国的转型。

2019年为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五四运动是20世纪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值此五四百年之际,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特举办本次展览,回顾19171925年北京大学在学术与文化方面种种努力与进展,展示本校百年传统的历史生成过程,并向那个时代意气奋发地建设新北大的师生们致敬。


4、《铁肩担道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档案文献图片展

undefined

419日,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为指导单位,考古文博学院党委、河北李大钊纪念馆为主办单位的,《铁肩担道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李大钊档案文献图片展在北大红五楼庭院举行。2019年是李大钊先生诞辰130周年,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教育时间节点。《铁肩担道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李大钊档案文献图片展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为指导单位,考古文博学院党委、河北李大钊纪念馆主办,是学院迎接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特殊的展览、特殊的纪念、特殊的教育。

通过展览,教育和引领青年学生不忘初心,尤其不要忘记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我们要示范和影响青年牢记使命,向革命先烈学习,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结合党史学。我们要鼓励和激发青年砥砺前行,党旗所向、团旗所指,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通过展览,让青年学生近距离学习和了解李大钊先生思想建党、组织建党、纪律建党、军事建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


5、玛利亚姆·纳杰德作品展——“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

529日下午,2019年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美国赛克勒基金会主席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赛克勒女爵士国际展览项目负责人及策展人米格尔·贝纳维德斯,艺术家玛丽亚姆·纳杰德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孙庆伟主持。

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一展聚焦于世界花卉——代表着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认识到每个国家对于世界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是至关重要的;但整体观之,我们又是由各种色彩、歌谣、精神和民俗的聚合。通过突出这些积极面,我们将看到这些花朵如何构建成为一个代表我们的地球与人类的伟大花园。

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旨在把国际上有才华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引荐给北大赛克勒博物馆和中国观众,举办内容丰富、激动人心、双向互动、尤其是引人深思的展览。为了在作品与观众之间创造一个开放的对话空间,所有展览项目的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文化价值,以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增进人们之间长久的友好往来。“世界的花园:民族与文化的融合”是该项目举办的第七个展览,聚焦于以不同花卉以代表世界各国,利用国花研究文化与民族融合,探究花朵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6动人心漩:马家窑彩陶纹样的当代性探索

2019919日上午,由定西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与临洮县人民政府承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临洮县观赏石协会、源流运动平台支持的动人心漩:马家窑彩陶纹样的当代性探索专题展览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共临洮县委书记石琳、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和参展设计师及艺术家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开幕式,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雷兴山主持开幕式。

距今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来临,先民们手中的工具从打制石器进化为制作精细、使用高效的磨制石器,使用陶器进行生产、生活,并开垦出愈加丰富的精神世界。勤劳的临洮古人便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条件,如连绵分布的红土与丰富的水资源,以手传心,制作出各类精美的罐、瓶、壶等陶器物,并于其上描绘了以涡旋为代表的纹饰,黑红色线条在陶器上呈现流动飘逸,简洁动感的效果,诞生了灿烂的马家窑彩陶文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直与临洮县有着深厚的联系,从学术层面的研究交流到战略意义上的院县共建,都促成了丰富的成果。此番对马家窑彩陶纹样的探索合作,将以展览为契机寻找古今对话的答案。

马家窑文化系统的彩陶纹样精美、题材广泛而气韵流动,在一千多年间不断变化,经历了考古学者称为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的几大阶段,演绎出多姿多彩的形象符号。这些纹饰流传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2019515-17日第三届马家窑文化节期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临洮县政府邀请多名当代艺术家、设计师赴临洮考察博物馆及遗址,观摩马家窑彩陶文物,体验彩陶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与设计师继承彩陶纹饰的艺术价值,并在载体、材质、色彩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以探求马家窑彩陶纹样在当代的文化价值。马家窑彩陶纹饰在律动中激荡出原始的生命力与美,而最古老的艺术也涌动着最新潮的时尚。希望这个展览能够在考古、艺术、设计的相互辉映间,使每位观众感受到马家窑彩陶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对彩陶这一种遥远史前艺术的生命力有更深入的体会。彩陶之外,文化遗产资源对于临洮当地旅游业的支撑,将如何转变为经济动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我们的探寻也将步履不停。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被赋予了当代的艺术与设计力量,而这片久远的土地,终将因为今人的努力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7"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

为献礼共和国70华诞,相约北京论坛,北京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千山共色——丝绸之路文明特展,于2019111日至2020228日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空间跨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线路,是一条东西方交流、对话、融合之路。以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为始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洛阳两都,向西从甘肃、新疆,途经中亚、西亚,远届地中海,向东则延伸至韩半岛、日本。海路发自中国东南沿海,过南亚诸岛,经波斯湾,远及非洲。丝路所经,多是高原、雪山、戈壁、荒漠、草原等艰险地带。然而,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从未阻断人们互通往来的脚步。无论是张骞、甘英、法显、玄奘,还是马可·波罗、鲁布鲁克,抑或是无数不知名的行人,他们的艰辛跋涉在丝路历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丝路上往来的人们,带来了各类物品、技术,也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与习俗,交光互影,异彩纷呈。丝绸之路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最繁忙、最丰富多彩的大动脉。

本次特展是2019年度北京论坛中世界的脉搏——丝绸之路考古与古代文明分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展出的70件组精美文物,既展现了丝绸之路的悠久厚重和灿烂多彩,也见证了新疆与内地之间文化相连、血脉相通、命运相关。展览以新疆与丝绸之路历史进程为线索,共分三个章节:联雪隐天山影丽天山雪以及明月出天山,汇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木木美术馆等11家博物馆的共70件(组)珍贵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精神,造就了丝绸之路的辉煌。抚古视今,丝绸之路精神必定历久弥新。


8、十九世纪的吟游诗人”——馆藏德拉克洛瓦版画展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于20191220日举办19世纪上半叶著名法国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的版画专题展览。本次展览主要展出唐纳德·斯通教授捐赠的19世纪艺术大师德拉克洛瓦的杰作,包括4幅素描、1幅水彩画、2幅蚀刻版画和41幅石版画。虽然这48幅作品并不能完全代表德拉克洛瓦的艺术造诣,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莎士比亚和歌德文学的热爱,对鲁本斯等大师的崇敬,对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和俄罗斯等异域文化的迷恋,创作动物题材作品的游刃有余,讽刺旧政权拥护者的犀利,对古物的喜爱等。

德拉克洛瓦为人熟知的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1824)、《自由领导人民》(1830)、《愤怒的美狄亚》(1838)等,但同时,他也善于绘制风景、宗教和花卉等题材,以及创作公共艺术(比如他为卢浮宫绘制的天顶画,为法国教堂和公共建筑做的装饰)。此外,他还是欧洲最伟大的版画家和制图师之一。通过本次展览,观众便能理解为何波德莱尔(1845)称德拉克洛瓦是古往今来最具创作力的画家

2007年以来,斯通教授陆续将个人收藏的世界著名艺术家的版画作品捐赠给北大,总计约600余幅。同时,本次展览也是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第13个版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