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博学院深度参与“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

2021-03

3月15日,“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工作会正式启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张弛教授、张海副教授作为与会专家和项目参与方参加会议。夏文化探索是我国历史和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中国早期王朝国家起源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但由于文字资料的缺失,关于夏王朝和夏文化研究中还存在诸多疑点,因此在“考古中国”项目中设立夏文化研究课题对于我们重建夏王朝的文化历史、组织结构、社会生产、国家管理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以考古学建构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夏文化研究中一直引领学界主流。上世纪邹衡先生首先提出了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论断,在考古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奠定了整个考古学开展夏文化研究的基础。在上世纪后半期实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由时任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担任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提出的二里头是“太康失国、后裔代夏”的夏文化,而以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为“禹都阳城”的早期夏文化的论点,得到大多数研究夏文化考古学者的共识。此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了对夏文化的多学科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早期夏文化的重要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等进行发掘。在刘绪教授的主持下,王城岗的发掘发现了一座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龙山城址,确定了“禹都阳城”的地望所在,并借助于北京大学国际领先的碳十四测年技术准确推定了早期夏文化的年代。在前辈先生的带领下,不少年轻师生积极参与夏文化研究,为系统揭示夏文化真实面貌做出贡献。


时庄遗址的仓储粮城


时庄遗址的粮仓遗迹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夏文化研究”,要求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持。


国家文物局适时推动了多家单位联合的“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淮阳时庄等早期夏文化的核心遗址。


2020年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揭露了王城岗龙山城内大面积的夯土建筑遗迹,年代不晚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再次证明王城岗遗址为一处重要的夏代早期都邑性聚落。瓦店遗址则发现了多组环壕,多学科研究表明瓦店聚落聚集了不同饮食习惯和丧葬习俗的人群,作为一处夏代早期的都市,体现出了多元文化汇聚的“大都会”特点。时庄遗址发现了集中分布的29座粮仓遗迹和两处围垣建筑,是一座夏代早期的粮仓城邑,为研究夏代早期粮食储备、社会组织和早期国家治理能力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目前,时庄遗址已经入围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田野考古发掘,多学科研究,尤其是碳十四测年、稳定同位素、土壤微结构、动植物考古、景观考古等方面均在早期夏文化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021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继续投入力量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深入合作,力争推动早期夏文化研究尽早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