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代表雷雨在北京大学202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发言

2021-07

编者按

在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典礼上,校友代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历史学系考古学专业1980级校友雷雨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北大人的坚守与自豪,以下是发言全文。

雷雨校友在2021年毕业典礼上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校友、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感谢母校的召唤,让我有机会重返燕园,在学弟学妹们人生的重要时刻,分享青春的喜悦,并送上我个人诚挚的祝福!

1980年,我走进北大,冥冥之中的某种巧合,我选择了考古专业,从此便与广袤的祖国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我走出燕园,来到四川,走进三星堆,成为中国文物考古队伍中的一员。离开北大已经37年,但母校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北大埋下了我的根,编织了我的梦,铺就了我的路。

三星堆火了,一下子发现了六个祭祀坑,现在是网红之地,大家想起来,噢!还有雷雨这样一个老学长!欢迎各位到三星堆来参观指导,我随时恭候!

北大一直引领着中国考古学前进的方向。这次三星堆发掘,从前方的工地现场到后方的技术分析,从核心力量到学术资源,北大考古全方位深度参与。有母校的支持,我心里踏实,用手铲拨开千年迷雾,去田野探寻历史谜底,用科技手段探赜古史,以人文笔触刻写文明。北大在寻根与求真的路上,初心不改,薪火相传。

在不少人看来,三星堆很神秘,其发现过程又颇具故事性,但是大家千万别被一些网上的标题党给带偏了,三星堆的很多发现固然是偶然的,但偶然中实则有必然。我们考古人从来不相信运气,考古人只相信天道酬勤,只相信地道酬勤。

三星堆遗址从1934年就开始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在我接手之前,我的前辈们已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使我得以站在他们的肩上继续前行。近90年的三星堆考古工作表明,独特瑰丽的古蜀文明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典型实证,这是几代人数十年持续积累的结果,不是一两次偶然发现所能获得的。

40年来,我从北大考古的学生到考古一线的老兵,亲历并见证了我国考古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现有的考古成果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考古成为网红,比黄金面具更为珍贵的,是公众对考古人上下求索、寻根求真的激励。

学弟学妹们,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你们生逢其时,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现实的时候,正是你们成为国家和社会栋梁的时候!

北大精神的核心是家国情怀,北大人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你们即将走入社会,开启新的征程之时,作为一个学长,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点感悟:

第一,永远保持开阔的心胸和开放的心态。中华文明从来都是开放包容的,三星堆的考古成果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不同的文化因素在这里碰撞交融,从而编织出一幅幅精彩的文明画卷。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何当不为?三星堆本次发掘,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打破考古发掘属地管理的固有模式,与包括北大、川大、上海大学在内的近40家大学和科研机构通力合作,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北大的优良传统,要善于学习,善于吸收,“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第二,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古人的创造能力和艺术想象远超我们的认识,从事考古半辈子,对此深有感触,如果不去三星堆的话,可能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想象力有多么贫乏。要给自己设定目标,但不要拘泥于条条框框,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失败也许是你其中的一个选项,但畏惧从来就不是。

第三,永远保持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北大人是乐于奉献的,愿意做小草,就像我们敬爱的樊锦诗老师,扎根敦煌,坚守大漠,默默奉献,做出了伟大的事业。

学弟学妹们,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希望你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北大人,保持北大人的精神和秉性,永不褪色。

愿你们“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