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灿先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2022-05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致以热烈的祝贺。

中国考古学刚刚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北大考古就是百年中国考古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北大考古与中国考古同命运。如果把中国考古划分为三个阶段的话,也差不多可以把北大考古粗略划分为三个时期,也就是前三十年、中三十年和后四十年。这三个时期或三个阶段,也是中国考古学从蹒跚起步、茁壮成长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蹒跚起步。百年前的1922年,经历了“五四”洗礼的北京大学,开风气之先,在国学门成立了以马衡先生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1923年,又在考古学研究室成立了古迹古物调查会,次年更名为考古学会。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田野考古工作。其中应该特别强调的是,1927年,以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先生为中方团长、以瑞典著名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为瑞方团长组成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前后多年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我国西北地区开展多学科考察,在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气象学、地理学等方面均取得国际瞩目的成绩。1930年,北大与北平研究院等合组以马衡为团长的燕下都考古团,发掘燕下都老姆台遗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923年1月出版的《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袁复礼先生撰写的《记新发现的石器时代的文化》一文,这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介绍仰韶遗址发掘的简报。此时的考古学在中国刚刚起步,虽然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主要在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石器和商周时代的考古研究主要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但北大不甘人后,除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开展考古工作外,还聘请了史语所的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先生到北大讲课(邓广铭:《回忆我的老师傅斯年先生》,收入《傅斯年》,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页)。抗战胜利之后,1946年北大从云南返回北京,成立了以向达先生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请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培养考古专门人才。凡此,皆为此后北大考古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茁壮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的考古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2年,北京大学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开始有系统地培养考古研究专门人才。这是中国大学开办的第一个考古专业,北大聘请考古研究所的苏秉琦先生担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夏鼐、裴文中、贾兰坡、安志敏、郭宝钧、苏秉琦、白万玉等先生分别担任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方法、旧石器考古、新石器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和考古修复、绘图、照相等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1952年到1955年,北京大学还和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合作,举办了四期全国考古工作人员培训班,对各地文物单位人员进行田野考古知识和技能的短期培训,以应各地基本建设工程考古的急需,共培训学员346人,此后数十年,许多学员成为各地考古的领军人物。北大考古专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且独立组织了河北邯郸、陕西华县、河南洛阳王湾、北京昌平雪山、山西大同云冈等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和古代建筑与佛教石窟调查实习,到60年代中期,“考古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学术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基本上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考古专业毕业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砥砺前行的北京大学考古》,《中国文物报》2022年4月29日)到改革开放之初,北大考古在考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成为中国考古研究的重镇,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第三个阶段,发展壮大。1983年,北大成立考古系,标志着北大考古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几乎同步,四十年来,北大考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1988年,成立博物馆专业,考古系更名为考古学系;1993年,北大成立了我国高校第一家考古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同年设立了文物保护专业;1998年,北大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办学,将考古学系扩办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还增设了古代建筑专业方向;2002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更名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7年,在已有考古系的基础上,又设立文化遗产学系。另设有考古科学实验室、众多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并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多个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或考古工作站。北大考古同仁主持和参加的田野项目遍及全国各省区。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北大考古不仅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专业人才,而且名家辈出,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到宋元考古,从科技考古到文物保护,从博物馆到古代建筑研究,北大考古勇立潮头,引领方向,在考古学科建设、考古学及各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众多一流的研究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中国考古学的研究中心。

“人生七十古来稀”,无论七十年还是一百年,对一个人来说,都是太长太长了,但对于年轻的考古学科来说,七十年或者一百年又是很短很短的。中国考古新的一百年已经到来,我们希望北大考古继续发扬光大,祝愿北大考古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继续砥砺前行,做出更大的成绩,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