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加2024年中蒙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

2024-09

2024年7月29日至8月1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蒙古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开展了蒙古东南部草原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我院境外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稳步推进。学院教师李锋、博士后张月书参加了此次调查。

现代人的起源和扩散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近年来,现代人沿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北方扩散的北方路线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北方地区不仅发现了现代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还发现了丹尼索瓦人化石、尼安德特人化石或其文化遗存,表明这些区域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便存在广泛、频繁的人群交流、技术扩散与互动。长期以来,东亚与现代人扩散北方路线相关的材料集中发现于蒙古的北部和中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而沟通两个地区的中间地带发现和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中蒙双方组成“草原旧石器时代考古”项目组,重点在蒙古中南部的苏赫巴托尔省和东戈壁省开展调查、发掘和研究。


图片

中蒙“草原旧石器时代考古”项目组(Bogd Uul遗址)


本次调查重点考察以往发现的打制石器地点,并根据已有线索开展新的调查工作。历时近两周的调查共考察打制石器地点近40处,其中新发现的地点10余处。根据遗址石制品技术特点和分布情况,考察期间研究团队选择Bogd Uul、Toig tolgoi、Shartyn khad三处遗址进行了地层勘察,其中Bogd Uul遗址原生地层中发现石制品,Toig tolgoi遗址地层中出土了丰富的动物化石。


图片

李锋(左)与团队成员讨论采集的石制品


图片

张月书(左)在记录Bogd Uul遗址地层出露情况


图片

Toig tolgoi遗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


野外工作结束后,研究团队在蒙古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对调查采集的石制品进行了初步整理。本次调查共采集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000余件。石制品大体可归为两种技术组合,其一为具有勒瓦娄哇技术特点的石制品,其二为具有细石叶技术特点的石制品。具有勒瓦娄哇技术特点的石制品应主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nitial Upper Paleolithic)的遗存,它们为探讨早期现代人的扩散路线及适应生存方式提供了关键的材料。细石叶石制品主要属于晚更新世末和全新世初遗存,为我们讨论旧石器—新石器过渡时期人群的扩散与适应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探讨中国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中细石叶技术的源流提供了关键对比材料。


图片

Bogd Uul遗址地表采集的具有勒瓦娄哇技术特点的石制品


图片

Shartyn khad遗址采集的细石叶技术石制品


立足对已有的调查结果的研讨,中蒙团队计划在2025年度开展重点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工作,并拓展考古调查的范围,持续开展草原地带旧石器时代人类扩散与生存适应的研究。

参加此次调查的中方团队还有来自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