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至15日,“燕园聚珍:考古学的中国时刻”——2024北京大学考古学国际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老化学楼举行。本次论坛作为北京大学2024年“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得到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悉心指导。论坛汇聚了来自海内外42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98名优秀研究生,围绕“史前人类的生计模式和社会行为”“肇域四海:三代的王朝秩序与区域社会”“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建筑遗产与信仰空间”“科技驱动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保护与传承”五大主题,在各分论坛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对话。30位享誉学界的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为会议报告带来了精辟入里的点评与中肯宝贵的建议,令与会同学受益匪浅。
经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议程,15日下午,此次论坛于北京大学哲学楼101圆满落幕。闭幕式由论坛副秘书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王蕻荃担任主持,各分论坛秘书长依次总结了报告亮点和讨论成果。
王蕻荃主持
史前考古分论坛秘书长、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生单佳璐总结道,分论坛的13位代表从不同角度切入主题,不仅有对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技术与生计相关理论的思考,还包括利用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等传统方法及GIS、微痕分析等新科技手段对石器、陶器、卜骨、墓葬等多样化研究对象的深入考察,充分展现了年轻考古学人的新视野、新思想。
单佳璐发言
三代考古分论坛秘书长、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王岱琳指出,分论坛的19场学术报告在时间范围上涵盖三代,在地域广度上呼应“肇域四海”的论坛主题,视域广阔,百花齐放。同学们的报告或关注、贴合新发现与新课题,或利用新视角、新方法研究老材料,得出新见解,展现出突出的前沿意识及对以往研究的深刻思考。与会同学多元的学科背景帮助彼此拓宽了研究视野,也使本论坛的交流讨论更充分、深入。
王岱琳发言
历史时期考古分论坛秘书长、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白沙平表示,分论坛的25位同学从墓葬形制、手工业技术、中外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展开汇报,从器物、图像的类型学讨论,到对社会组织、社会观念的探究,展现了青年学子扎实的研究功底与全面的关注视点。这些讨论体现了青年人对历史时期物质文化丰富内涵的阐释与解读,增进了我们对中华文明海纳百川、融通万象之特质的理解。
白沙平发言
文化遗产与古代建筑分论坛秘书长、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侯柯宇指出,分论坛共有21场报告,议题多样,维度多元,显示出与会同学在建筑遗产及宗教考古领域的广泛兴趣、广博视野。论坛报告中,既有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中文训诂学理论引入建筑史学的案例,也有以古代建筑为切入点,寻求社会史、宗教学阐释的研究;既有依托扎实语言文献功底梳理题材流变的考察,亦存在放眼整体,针对营造逻辑、寺院空间布局等的尝试。这些报告展现了青年研究者对于拓宽研究路径的积极努力,使本次论坛更好地成为多学科方法、理论的对话与融合的交流平台。
侯柯宇发言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分论坛秘书长、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方立阳对分论坛20篇报告进行总结,认为所探讨的问题基本涵盖了本领域内的重要课题,展现了研究的新趋势:一是在引入多学科分析方法的同时,尝试针对特定问题、特定材料的开发新方法;二是重视通过模拟实验还原古代技术,增进对各种考古遗存现象的理解;三是通过更加精细的田野工作,提高信息提取的全面度、精细度,从而实现对考古问题认识的新突破。
方立阳发言
在五大分论坛之外,本次论坛还特设“全国高校本科生考古学术论文竞赛获奖论文交流会”,邀请了10位在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本科生进行报告。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孙仪荷作为获奖者代表,回顾了交流会的精彩瞬间。与会本科生的研究兴趣各异,但同样具备对考古学热点议题的热情与探索精神、对考古学基础方法的熟稔运用及对多学科思路的学习吸收、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现实关怀及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的不懈努力。在本次竞赛的讲演台上,同学们锻炼学术能力、增强学术理解,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共鸣、碰撞火花,携手共进。
孙仪荷发言
最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彭明浩老师为本次论坛作大会总结。他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的报告与评议环节,指出与会同学的报告选题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避免了空洞无物的讨论;评议环节沉浸在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中,充满学术深度和真知灼见。彭明浩指出,本次论坛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启发,还发挥了专家学者点评意见对汇报者后续工作的指引作用,治学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建议更是对所有与会者都有普遍价值。最后,彭明浩代表学院对研究生院的支持和指导、专家学者的恳切评议、参会同学的积极参与以及为论坛服务的师生和志愿者的幕后努力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彭明浩作大会总结
桐花万里,雏凤清声,青年学人聚于燕园,“燕园聚珍:考古学的中国时刻”——2024北京大学考古学国际研究生学术论坛为海内外青年考古学子搭建起一座展示研究成果、碰撞观点与思想、增进理解与合作的综合性学术交流新平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诚挚邀请海内外青年学子积极准备,期待在明年的论坛上见证更多精彩的学术展示,为推动新时代高水平考古学研究发出青年声音、贡献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