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裴文中院士120周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4-12

图片


2024年12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举办“纪念裴文中院士120周年诞辰座谈会”,座谈会在考古A座101多功能厅举行,来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文物出版社、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计20余位学界同仁及裴文中院士家属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主持。


图片

座谈会现场


裴文中院士于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兼任教授,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和地层学的奠基人。裴文中院士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对考古学领域的深远影响,为中国乃至世界史前考古学科发展构筑了坚不可摧的基石。他的高尚品格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者,成为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和精神支柱。在裴文中院士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缅怀先生的不朽业绩,追忆先生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崇高品格,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弘扬科学家精神,为考古事业的振兴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传承先生的遗志,推动学科发展,为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首先向裴文中院士致敬,赞扬其在考古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裴院士是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现者,确立了北京猿人石器和用火证据,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奠基人。他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考古也有显著成就,发表的《中国古代陶鬲与陶鼎之研究》是我国陶器类型学研究的早期代表作。裴院士还捐赠了书籍、讲义以及自欧洲带回的570余件石器标本,极大地促进了北大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教学科研工作。1952至1955年,他担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考古人员训练班班主任,编写讲义、授课并指导实习,为中国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培养大量的急需人才和业务骨干。他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是科研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纪念和传承。


图片

沈睿文发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纪委书记孔健表示,裴文中院士是中国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主要创始人。同时,他在文学、科普和教育领域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是文博界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者。孔健表示,我们应缅怀裴院士的非凡人生和学术成就,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是精神、奉献精神和育人精神。另外,他强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有较深的学术渊源,两家单位过往合作也十分密切,他期待两家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两单位的科研教育工作者在以裴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共同为国家的考古文博事业和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


图片

孔健发言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高度评价裴文中院士为考古文博事业的贡献,裴院士既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者,也是考古教育的先驱。在新中国成立后,裴院士受邀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博物馆处处长,在这期间组织并领导了许多重要考古项目。他强调,裴院士不仅在新中国的文物和考古事业中担任领导者角色,更在博物馆建设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在1951年他实际领导了中央自然博物馆(现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具体筹建工作,从展陈设计到讲解员培训,再到公众讲解,均亲力亲为,致力于构建国家级博物馆的典范。裴院士对博物馆事业的深厚情感和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精神,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及博物馆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宋新潮理事长呼吁,我们这一代及后来者应继承裴院士对博物馆事业的热爱和关注的精神,持续努力,推进国家级博物馆的建设。


图片

宋新潮发言


裴文中院士的一生是无私奉献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一生,他以卓越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1954年,裴院士将其从欧洲带回的570余件典型石器标本捐赠给北京大学,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和文物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这批珍贵标本于今年整理成集并正式出版,以纪念裴文中院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向裴文中院士的家属颁发了捐赠证书,以感谢裴文中院士的无私奉献和家属的慷慨支持。家属代表裴申在致辞中回忆了吕遵谔先生当年得知裴院士决定将这批标本捐赠给北京大学时的激动心情,并讲述了1955年吕遵谔先生亲自蹬三轮车,将这批珍贵标本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原址位于二道桥2号,现北河胡同)运送30里地至北大的感人情景。


图片

沈睿文院长向家属代表裴申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随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锋对新书《北京大学藏裴文中捐赠石器选粹》进行了详细介绍。裴院士慷慨捐赠的570余件珍贵标本,源自欧洲各地遗址,覆盖了从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的典型序列,是国内唯一涵盖如此丰富的欧洲旧石器时代石器标本的系列藏品。书中按照时代顺序对石制品进行了详尽的分章介绍,并在书末附有法国史前考古学家博尔德等著的类型学附录以便读者进行参考。这一出版成果不仅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凝聚着裴院士对考古教育事业和博物馆事业的无私奉献与远见卓识。这部著作的出版,既是对裴院士学术贡献的致敬,也是一种深刻的精神传承,激励后人继续在考古研究领域探索前行。


图片

《北京大学藏裴文中捐赠石器选粹》发布


座谈会自由发言环节,各位学界同仁、家属代表依次发言,深情回顾了先生对考古事业的卓越贡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祁国琴作为裴文中院士的研究生,深情回忆了裴院士在学术上的博大与精深。她提到,裴院士的研究领域不局限于旧石器时代,他在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都展现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阔的学术视野。裴院士的实践能力与精神尤其值得称道,在周口店长期的野外工作为其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祁国琴表示,对于考古工作者而言,野外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她还特别提到,裴院士对学生的关怀备至,他的教诲和指导对学生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谈到,裴文中院士授课风格生动而富有启发性,性格平易近人,深受学生喜爱。他特别提到了裴院士在1964年开设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学课程,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启迪思想。在课堂上,裴院士不拘泥于讲授传统的形态鉴定方法,而是聚焦于动物的生态行为,并依据生态区域进行细致分类讲解,这种超前的研究思路与教学方式对夏先生本人的学术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从动物化石中提取环境信息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夏先生还回忆了青年时代与父亲夏鼐先生一同拜访裴文中先生的场景,两位中国考古学的巨匠在谈笑风生中殷殷关切中国考古学事业的场面生动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家瑗回忆道,裴文中院士在她心目中始终是一位慈祥且幽默的长者。她的父亲,安志敏先生,曾在1946年于中法大学文史系旁听裴院士讲授的史前考古学课程,并在1948年协助裴院士进行教学实习,负责史前陈列的整理工作,从此开启了他们师生间一生的情谊。安家瑗提到,在整理父亲日志时发现,安志敏先生曾多次向裴院士请教并深入探讨旧石器时代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安家瑗强调,裴院士对考古事业的热爱、执着、坚守与追求,是值得新一代学者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她呼吁,新一代考古学者应将这份对考古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传承下去,以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社江作为吕遵谔先生的研究生,常从导师处听闻裴院士的事迹,他向大家分享了他当年求学时的一个小故事。吕先生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考试中,取出一小节指骨作为考试内容,让学生分辨是手指骨还是脚趾骨,尔后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回去学习两天再重新回来考试。据吕先生所言,当年裴院士在解剖学的课程上就展现出对化石鉴定工作的高要求,他指导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应细致观察,对知识应当透彻理解,这充分体现出裴院士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尊重。王社江表示,裴院士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人格魅力在学术界树立了典范,激励着包括他在内的一代代学者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求真务实。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对裴院士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表达了崇高敬仰。她表示,北京猿人的发现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在国际学术研究中开辟了新天地。裴院士提出的“四条腿”学科框架——即旧石器考古、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至今仍是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视角。她希望将裴院士的学科理念传承下去,并强调他的学术遗产是对未来的启迪,激励学者为提升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而不懈努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高立红回顾了裴院士在博物馆建设领域的卓越贡献。裴院士曾担任新中国首届博物馆处处长,倡导并推动全国性自然博物馆的建立,其倡议得到了文化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作为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工作的执行者,借调专家、征集标本,并捐赠了包括珍贵恐鸟标本在内的个人藏品。裴院士对展览和科普教育极为重视,在1954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主办的“祖国自然环境与矿产资源展览”中,他不仅亲自调整展览大纲、撰写讲解词,还利用周末时间为公众讲解,同时注重讲解员的专业培训,确保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和影响力。在1979年至1982年裴院士担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期间,有三项重要工作需要特别提出。其一,他分别在1979年创刊的《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和1980年创刊的《大自然》期刊上发表文章,积极推动这两个刊物的发展。其二,197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发起并筹备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其三,1979年,他将古人类学者周国兴先生从古脊椎所调至北京自然博物馆,创立人类室,在1986年《人之由来》基本陈列开展,真正从自然史,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历史。裴院士的严谨作风和治学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来者在博物馆事业中追求卓越。


图片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为祁国琴、夏正楷、安家瑗、王社江、张晓凌、高立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崔宁强调了裴院士精神的记忆与传承的重要性。裴院士的科学探索精神、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后辈的悉心指导,都是研究所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激励着研究所的每一位成员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

裴文中院士家属陈冬表示,今年恰逢石器捐赠予北大70周年,意义非凡。在翻阅外祖父留下的资料和回忆文章时,她深感学术精神传承的重要性。外祖父将石器捐赠给北大,石器标本得以被收藏并最终成书展示给公众,这让她感到十分欣慰。她还特别提到裴院士对在国内建设科学博物馆的执着。裴院士在留学期间参观国外的博物馆后,对国内科学博物馆建设抱有高度期待,并强调博物馆应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在晚年担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期间,他创立人类室,致力于用科学方式向公众讲述人类演化故事,并推动建设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公众更科学地看待自然。

裴文中院士家属裴润回忆起与父亲共度的时光,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父亲穿着工作服,背着地质包,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裴院士这种敬业爱岗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并激励着家族后辈。他认为,这种敬业精神不仅是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成为他们共同的财富。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回顾了裴院士在东北地区的学术成就以及在广西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使得先生成为“中石器时代”相关研究的开创者,今天我们持续重视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相关问题,是继承和发扬以裴文中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学者的远见卓识的表现。另外,裴院士对博物馆建设和考古成果应用展现出极大的关注,这种将考古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的资源的理念深深触动着他。他表示,裴院士的这种视野和理念为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曲彤丽回忆道,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交流机会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裴院士捐赠的珍贵材料对于当时作为学生的她来说在拓宽国际视野和促进学术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还提到,裴院士严谨的治学理念和多维度、综合性的研究视野对当前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她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将继续传承裴院士的精神,将其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融入到新一代学者的培养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冯玥谈到,在阅读裴文中院士的文学作品时,她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真诚与深刻。她表示,裴院士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后来者如何在学术和教育领域中寻找方向、克服挑战的启发。裴院士的坚持和勇气,以及他在科研和教育事业上的贡献,为年轻学者树立了榜样,激励着他们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图片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为崔宁、陈冬、裴润、李有骞、曲彤丽、冯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锋表示,裴院士与周口店重要考古发掘与发现的每个时间节点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最初的发现、研究方法的改进,到用火确定、微痕研究等,裴院士的贡献贯穿其中。裴院士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还为后来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强调,如今在一线从事旧石器考古工作的学者数量显著增加,是发扬裴院士开创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事业的最好体现。裴院士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理念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而且促进了学科队伍的壮大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他提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继续传承裴院士严谨的治学理念和多维的综合性研究视野,以推动考古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张月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沈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研究生单佳璐也在座谈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感悟,在参与裴文中院士捐赠石制品的整理中不仅深入的了解了欧洲旧石器发展演化的诸多知识,更是深刻感受到了裴院士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在学术研究中不断前行。


图片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为李锋、沈柯、单佳璐、张月书


座谈会最后,王幼平教授高度评价裴文中院士在旧石器考古学科、考古教育事业以及博物馆学领域的重大贡献。他表示,裴院士不仅作为旧石器考古学科的奠基人和考古教育事业的开创者,其对中国考古学的开创与奠基,包括学术传承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裴院士捐赠的珍贵石器标本,作为学术传承的介质,记录了一代代学者的探索与成就。每当坐在裴老讲课用过的大桌子前面给北大的同学讲解这些石器标本时,都感慨万千,感念先生对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发展的帮助。这些标本不仅为图录提供了珍贵资料,更是学术传承的象征。王幼平强调,这些标本在中国旧石器考古教学和学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旧石器考古的进步与发展与前辈学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密不可分。


图片

王幼平总结


座谈会上,与会者满怀敬意地缅怀裴文中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充满智慧的一生、润物无声的一生,深切追忆裴院士对中国考古事业的忠诚与执着、不懈追求的一生,被裴院士深沉的爱国情怀所触动,被他对祖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全心投入和无私贡献所感动。裴文中院士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严谨务实的科学攀登、高尚奉献的品德修养始终如一的激励着后代学者共同创造辉煌的中国考古学。


图片

会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