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北大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

2015-11

1921年底,北京大学评议会第三次会议公布《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组织大纲》,决定改组原有的研究所,作为毕业生继续研究专业学术之所,计划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学和外国文学四门(实际只设有国学门)。所长由校长兼任,各门设主任一名,由校长于本校教授中指任。次年1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正式成立。国学门虽然仅仅存在了四五年,但它却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国学门的体制,从组织结构看,包括三室五会。“三室”谓登录室、研究室和编辑室,“五会”即歌谣研究会、明清史料整理会、考古学会、风俗调查会和方言研究会。其中考古学研究室可以说便是今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前身。著名金石学家马衡先生为该室第一任主任,该研究室还外聘罗振玉(18651940)、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18781945)等著名学者为考古学通信导师,并积极主动寻求与国外考古学术界的合作,影响深远。马衡先生也因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照片上的人物有:

董作宾(一排左一)、黄文弼(一排左五)、顾颉刚(二排左二)、马衡(二排左三)、胡适(三排左二)、徐炳昶(三排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