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为抢救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工程中所发现的古代文物及培养考古文物工作人员,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特呈准文化部并征得教育部同意,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合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8~11月,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举办。工作人员小组组成,主任:裴文中,其他人员有王佩英、纪秋晖、宋本同(以上自然博物馆)、安志敏(考古所)、陆峻岭(北大注册组)、宿白(北大文科研究所)(8月20日以后又增加北大文科研究所阎文儒、刘慧达)。
8月6日,训练班正式开学。计由各大行政区抽调的在职干部67名、北大历史系学员10名(49级考古组、50级博专部分学生及研究生邹衡)参加学习。课程分4类,各组教研小组,即:1.文物政策法令:教研组由郑振铎、王冶秋、裴文中、张珩、王振铎等组成;2.文物常识:教研组由向达、王振铎、阎文儒、宿白等组成,共分陶瓷、铜器、版本书画、雕塑、古建筑、古代铭刻等九讲,邀请相关人员上课;3.考古学:教研组由考古所人员组成,分史前、殷周、秦汉三大段;4.田野考古方法及实习:教研组由考古所人员组成。
10月21日,课堂讲授期满,学员分赴郑州、洛阳两地实习。发掘团由考古所郭宝钧、安志敏、王仲殊等10人,社管局及地方干部9人,北大宿白、刘慧达等3人共22人组成。职务分配,凡发掘实习之事,由考古所人员负责;教务由北大人员负责;生活纪律由社管局人员负责。全体学员77人分成6组,由陈公柔、王仲殊、石兴邦、马得志、安志敏和钟少林分别辅导。10月23、24日郑州、洛阳分别开工,实习20天后,郑、洛两地学员全部换班,职员部分换班,原在洛阳发掘墓葬的50余名学员转郑州学发掘遗址,原在郑州发掘遗址的20余名学员转洛阳学掘墓掘,如是者,至11月23日结束。此次郑州发掘,除获大量遗物外,发掘出商代前期的文化遗存,并从地层学上解决了二里岗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发掘报告发表于《考古学报》第8册。洛阳主要发掘从殷代、西周、战国至唐代的墓葬39座,为古代墓制及社会生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发掘报告发表于《考古学报》第9册。
11月25日学员回京举行结业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