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高等院校中的第一个考古学专业,至今已有70年历史。考古文博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发展、壮大,这一方面是北京大学很早就开始的考古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继续,一方面是我国急需培养考古文博人才的必然要求。
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现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这是北大考古专业的前身。1923年,在考古学研究室又成立古迹古物调查会。次年,古迹古物调查会更名考古学会。从此便开始了一系列考古工作:1925年,陈万里受考古学会委派参加美国哈佛大学华尔纳敦煌考古队;马衡赴朝鲜参观乐浪墓发掘;1926年,与日本东亚考古学会联合组成东方考古学协会,在东北地区发掘貔子窝遗址(1927年)、牧羊城遗址(1928年);1927年,与瑞典斯文·赫定联合组成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任中方团长,黄文弼作为团员在新疆罗布淖尔、吐鲁番和塔里木盆地进行为期3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1929年,马衡、傅振伦调查河北燕下都遗址;1930年,与北平研究院等合组以马衡为团长的燕下都考古团,发掘燕下都老姆台遗址;接着又调查了洛阳的汉魏故城;1934—1937年,整理所藏金石拓本、文物和西北科学考察团存北大的居延汉简。这些工作为以后北京大学的考古教学和研究打下了基础。1934年,马衡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改由胡适兼任考古学研究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学因日本侵华而南迁8年后返京,成立以向达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为导师,开始招收考古研究生。1947年,以胡适为首的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次年,正式开始筹备博物馆,由韩寿萱出任馆长。
1924年,北京大学国学门同人在三院译学馆原址合影
1927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出发时与欢送者合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苏秉琦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为兼任教授。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北京大学博物馆以及燕京大学史前博物馆合并成为考古教研室文物陈列室。同年,北京大学与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之后三年间共举办了四期,先后参加培训学员达346名,后大多在全国各地的考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考古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学术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基本上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科研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考古专业毕业生;师资方面,专业成立之初形成的以外请教员为主的局面也基本得到改变;其间还独立组织了河北邯郸、陕西华县、河南洛阳王湾、北京昌平雪山、山西大同云冈等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和古代建筑与佛教石窟调查实习。在成立之初,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就把培养学生的田野工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其中1957年的河北邯郸实习,是考古学专业开始自主组织的田野考古实习,制定了“调查—发掘—整理—编写报告”的完整训练模式,被中国考古学界称为“北大模式”。1958年,还开始了有计划的中国考古学教材的编纂工作。70年代中后期,经过“文革”十年浩劫、教研活动数载停滞之后,考古专业开始步入兴旺发达的时期。1975年,《中国考古学》各段讲义及其辅助教材已初步编纂出来。1977年,随着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开始实行学分制和学位制度。1981年,考古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博士点。
苏秉琦先生
1957年邯郸实习测量
1961年北京昌平雪山发掘
1983年,北京大学的考古教学和学术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标志就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正式成立。7月11日,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考古专业从历史系分出而独立建立考古系,任命宿白为第一任系主任。1988年,考古系更名考古学系,严文明任系主任,考古学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同年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考古学系与历史学系共同建立的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工作。1993年,国内高校第一所考古专业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建成开幕,为考古系的教学科研以及北京大学的对外文化交流创造了新的良好条件。
宿白先生
严文明先生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1998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扩办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又名“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这是北大考古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她既为考古学研究在利用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方面创建了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同时又为向校外延揽人才,吸引其他考古教学科研单位的优秀研究人员共同从事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作平台。这无疑为北大考古教学和研究获得更大和更全面的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和动能,是北大考古教学和学术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2000年,高崇文任主任。2002年5月4日,“考古文博院”正式更名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高崇文任第一任院长。之后,在赵辉(2006年)、杭侃(2014年)、孙庆伟(2018年)、雷兴山(2019年)、沈睿文(2021年-)历任院长的统筹规划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今日北大考古的学科布局和特色。
1998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与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在合作办学协议上签字
我院现有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学系(2007年设立),前者有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商周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外国考古、科技考古等5个教研室;后者有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古代建筑、文物保护等3个教研室。另有北京大学考古实验实践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北京大学考古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以及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宗教考古研究所、中国古代玉器暨玉文化研究中心、图书资料室(包括苏秉琦图书室和张政烺文库、张光直文库等)、教学标本室(包括石器、动物骨骼、人体骨骼、植物、陶瓷、古建筑标本)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并建有辽宁营口金牛山、内蒙古呼和浩特大窑、湖北天门石河镇、山西曲沃曲村、北京房山琉璃河、四川忠县干井沟和河南南阳八里岗、陕西扶风周原、河南淮阳平粮台、福建安溪下草埔、江西景德镇等考古教学实习基地或考古工作站。
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成立,下设史前考古、原史考古和历史考古三个研究室。2003年12月5日,我院与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联合成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国际中心”。2019年7月,我院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为国际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交流平台。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搭建“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平台,共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这将为国家文博事业的发展打开新局面,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0年11月26日,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座谈会暨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1年11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一行来北大调研,指导北大考古学科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与北大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进行交流,对北大建设世界一流考古学科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