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古在杭城——北京大学2016年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第三天实况报道

2017-05

  今天的行程在体力上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上午,学员们依然分成三大队行动:1车和2车的小伙伴们走进考古工地,进行野外考古实践;3车和4车的小伙伴们前往良渚博物院进行参观;5车的同学则前往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莫角山、反山、西城墙和水坝遗址。下午,我们会返回宾馆,进行暑期课堂结业晚会的主持人选拔活动。

  小编今天继续跟着2车行动。终于要进入考古暑期课堂最有魅力的野外发掘部分了,小伙伴们显得格外兴奋,都盼望着能挖个“大新闻”出来。正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野外考古发掘可是考古人去伪存真,研究历史的重要部分。

  到达考古工地现场,带队老师在同学们之间亮出了那神秘的考古利器——手铲。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接过手铲,仔细端详。别看这手铲短小,无数考古遗址都是经过它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大家手铲在手,跃跃欲试,分分钟化身“刨男”“刨女”,仿佛信手便可挖尽天下浊。

 

一把手铲平天下,信手挖尽天下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闫凯凯老师接待了我们,闫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考古工地的基本情况。原来,我们即将实践的考古工地叫钟家港遗址,它位于良渚古城的东南部,同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介绍完毕,大家分成三组,体验不同的工地实践。

 

走!工地实践喽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闫凯凯老师向大家介绍钟家岗遗址

 

  一组进行钻探练习,同学们拿起了传说中的洛阳铲。一铲铲铁落下去,一抔抔土带出来,老师们教大家辨颜色,看层位,断分期。

 

老师在教大家辨认土质土色

 

  另一组同学拿起手铲,进入探方练习刮面。带队老师简单讲解过后,大家纷纷上手开刮。木有得到手铲的小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享受考古发掘的乐趣,看着他们拿着手铲认真的样子,还真是很像那么回事呢!

 

手铲要斜置45°,你拿对了吗

 

  最后一组同学进入考古临时工作站进行参观。工作站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洗土,即将遗址中的土利用筛子在水中清洗。清洗出来遗物分为轻浮和重浮。轻浮主要是一些木片、稻谷等遗物,重浮则是一些骨头,陶片等。第二部分是分拣,就是将洗出来的遗物拣出来,这是一个十分考验耐心和细致的过程。第三部分是分类,这一部分是需要把分拣出来的遗物按照具体的类别进行再拣。经过简单介绍后,同学们纷纷上手去洗土和分拣,着实体验了一把考古人的野外工作。

  烈日的炙烤,从来都是精气神的大敌,但正如求知也会碰到坎坷一样,考古,就是需要一番历练。临离开工地之前,同学们纷纷举起手铲合影,将最美的笑容留在了考古工地里。那甜甜的笑容,给考古工地增添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中午,同学们返回宾馆修整,准备参加下午结业晚会主持人的选拔活动。小编趁着没开始溜进了会场。只见整齐的桌椅已经摆满了会场,桌子上放着新鲜的水果,十分贴心,投影、音响也早早就准备完毕。小编在这里忍不住要为筹备会务的杨飚老师和工作人员们点个赞。

  下午两点,雄壮的乐曲响起,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编自导自演的庆祝90年院庆的纪录片《大哉考古》拉开了主持人选拔的序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胡文怡博士主持了本次活动。主持人选拔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由各位候选人依次上台用自己的方式做自我介绍并表演才艺,第二轮是情景题作答。候选人两人一组抽题临场作答。最后由带队老师和历史老师组成的评委团共同打分,其中分数最高的2名男同学和4名女同学将会入选结业晚会主持人。

 

大哉考古,我心永恒

 

看同学们看得多传神

 

  第一轮的选拔主要考核的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这可难不倒各位优秀的小伙伴们。20位候选人一一走上台来,有的唱起了青春之歌,浑厚的嗓音扣人心弦;有的秀起了方言,独特的发音令人忍俊不禁;有的则朗诵了一段情怀诗歌,激昂腔调的着实令人动容,还有的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畅谈人生理想……20位选手各具特色,精彩的才艺博得场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声。

 

现场互动环节

 

  第二轮的选拔考核的是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这一轮还需要两人一组合作完成,这很能检验主持人搭档的协作能力。考核一轮比一轮“刁钻”。但是不得不说,前来竞争主持人的这20位同学都具有极强的临场反应能力。大家比脑洞,巧转移,编串词,其中不乏仪态大方的主持高手,整个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组候选人在协作完成情景题

 

会场内欢声笑语不断

 

  欢乐的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最后,考古暑期课堂领队孙老师走上台来做最后总结。本次考古暑期课堂结业晚会主持人选拔也就结束了,它为最后一天的结业联欢会做了很好的铺垫。至于是哪6位幸运的同学被选定为结业联欢会主持人呢?嘿嘿,到了最后一天晚上,大家自然就知道了。没办法,自从学了考古,小编就是这么神秘。咱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