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退休

首页 / 师资队伍 / 光荣退休 正文

宋向光

性别 :

职称 :教授

职务 :曾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

学历 :本科

任职简历 :

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任教至今

研究方向 :

博物馆学

学术活动 :

国家文物局社科课题: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与管理。

研究课题 :

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与管理

开设课程 :

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社会教育、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博物馆学理论与方法、博物 馆管理

学术论著 :

论著

1.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曹音、宋向光主编:《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选(1998)》科学出版社,1998年。

2. 宋向光著《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科学出版社,2009年。

论文

1. 宋向光:《应重视和完善博物馆藏品借用工作》,《中国博物馆》1992年3期。

2.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促进观众“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学习》,《中国博物馆》1995年2期。

3. 宋向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代西方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现状》,《博物馆研究》1995年3期。

4. 宋向光:《博物馆藏品概念的思考》,《中国博物馆》1996年2期。

5. 宋向光:《知识宝库·第二课堂·社会教育中心——西方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发展》,《博物馆研究》1996年2期。

6.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是贯穿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本主题》,《中国博物馆》1996年4期。

7. 宋向光:《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馆功能》,《文博》1996年5期。

8.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工作部门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主管机构》,《博物馆研究》1997年1期。

9. 宋向光:《论陈列讲解效果》,《中国博物馆》1997年1期。

10. 宋向光:《博物馆藏品的意义:社会行为的物化》《中国博物馆》1997年3期。

11. 宋向光:《论博物馆“三部制”的完善与发展》,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 宋向光:《谈完善博物馆观众服务工作》,马希桂、张春祥主编《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13.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中国博物馆》1999年1期。

14. 宋向光:《博物馆的意义:社会的自我认识、延续和发展》,《博物馆研究》1999年2期。

15. 宋向光:《关于博物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我见》,《中国文物报》1999年6月16日。

16. 宋向光:《当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及主要任务》,《博物馆研究》2000年3期。

17. 宋向光:《博物馆“非营利” 机构性质谈》,《中国博物馆》2000年4期。

18. 宋向光:《从对物的关照到对人的关怀》,《中国文物报》2000年10月11日。

19. 宋向光:《从研究物质文化到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国文物报》2001年1月31日。

20. 宋向光:《从耳提面命到平等交流》,《中国文物报》2001年4月4日。

21. 宋向光:《从政府办馆,养馆到管理博物馆》,《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日。

22. 宋向光:《在社会关联中认识博物馆文化》,《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14日。

23. 宋向光:《博物馆展览的评估与达标》,《中国文物报》2001年10月26日。

24. 宋向光:《建立促进博物馆发展的组织体制》,北京博物馆学会编《北京博物馆学会第 25. 三届学术会议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

26. 宋向光:《无形文化遗产对中国博物馆工作的影响》,《中国博物馆》2002年4期。

27. 宋向光:《新世纪的博物馆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中国文物报》2002年4月5日。

28. 宋向光:《与时俱进 更上层楼——读〈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文物报》2002年5月10日。

29. 宋向光:《了解观众服务观众吸引更多的观众》,首都博物馆编《首都博物馆丛刊 16(2002 30. 年)》,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31. 宋向光:《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的发展动力》,《中国博物馆》2003年1期。

32. 宋向光:《当代美、英等国博物馆馆长的职责与任职条件》,《中国博物馆通讯》2003年1期。

33. 宋向光:《博物馆定义与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中国博物馆》2003年4期。

34. 宋向光:《博物馆与朋友:诚信互惠,共襄义举》,《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16日。

35. 宋向光:《博物馆不宜以娱乐为取向》,《中国文物报》2003年8月15日。

36. 宋向光:《关于博物馆定义的思考》,《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26日。

37. 宋向光:《博物馆工作新观念与博物馆建筑新样态》,首都博物馆编《首都博物馆丛刊17(2003 38. 年)》,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39. 宋向光:《记录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编《博物馆建设思考 40. 答卷——全国省级博物馆管理骨干高级研讨班论文集(2000 年)》,文物出版社,2003年。

41. 宋向光:《拨动心弦,感动观众——试论历史陈列与观众的沟通》,《中国博物馆》2004年4期。

42. 宋向光:《博物馆定义的内容与表述——博物馆定义刍议之二》,《中国文物报》2004年1月30日。

43. 宋向光:《博物馆定义的时代发展特征》,《国际商报》2004年2月18日。

44. 宋向光:《博物馆定义视点浅析——博物馆定义刍议之三》,《中国文物报》2004年2月20日。

45. 宋向光:《加强技能培训,建设高效创新的博物馆工作队伍》,北京博物馆学会编《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

46. 宋向光:《加强特色建设,拓展博物馆发展空间》,国际友谊博物馆编《中国国际友谊(第4 47. 卷)》,2004年。

48. 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性质与价值取向》,《中国博物馆》2005年2期。

49. 宋向光:《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对博物馆学发展的贡献》,《中国博物馆》2005年3期。

50. 宋向光(李艳整理):《把革新推向纵深》,《中国文物报》2005年2月4日。

51. 宋向光:《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与反思》,《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16日。

52. 宋向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广州市文化局编《博物馆:文化的桥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53. 宋向光:《历史博物馆陈列主题的内涵与解读》,《中国博物馆》2006年2期。

54. 宋向光:《博物馆进入服务时代》,《中国文物报》2006年7月7日。

55. 宋向光:《私立博物馆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中国文物报》2006年9月15日。

56. 宋向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广州市文化局编《博物馆青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57. 宋向光:《世界博物馆教育发展概述》,北京博物馆学会编《博物馆社会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

58. 宋向光:《优化博物馆内部服务,提高博物馆服务质量》,国际友谊博物馆编《中国国际友谊(第5卷)》,文物出版社,2006年。

59. 宋向光:《从大学文化视角解读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文化学刊》2007年3期。

60. 宋向光:《博物馆服务要关注观众的核心需求》,《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26日。

61. 宋向光:《中国城市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中国文物报》2007年2月23日。

62. 宋向光、李志玲:《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及特点》,《中国博物馆》2007年2期。

63. 宋向光:《陈列内容设计文本的特点及编写》,《中国博物馆》2008年1期。

64. 宋向光:《缪斯的献祭:知识,抑或信息——信息时代博物馆产出及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中国博物馆》2008年3期;又见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粹》,中国书店,2013年。

65. 宋向光:《中国当代私立博物馆的发展》,《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增刊。

66. 宋向光:《博物馆门票的功用与设计制作》,《中国文物报》2008年1月4日。

67. 宋向光:《惠民,先要亲民——博物馆免费开放随想之一》,《中国文物报》2008年3月28日。

68. 宋向光:《愉民育民,不辱使命——博物馆免费开放随想之二》,《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25日。

69. 宋向光:《加强公民教育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中国文物报》2008年5月30日。

70. 宋向光:《当代博物馆营销的目的与特点》,北京博物馆学会编《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

71. 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核心特性:意义沟通》,《中国博物馆》2009年4期。

72. 宋向光:《增强核心吸引力,拓宽合作领域》,《中国文物报》2009年5月20日。

73. 宋向光:《在陈列的瓶颈期》,《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2日。

74. 宋向光:《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点滴体会》,《中国文物报》2010年3月31日。

75. 宋向光:《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本质初探》,《中国文物报》2010年7月28日。

76. 宋向光:《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时代责任》,《中国文物报》2010年9月1日。

77. 宋向光:《促进“认同” 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东南文化》2011年4期。

78. 宋向光:《守望社区价值服务社会发展——谈社区博物馆的特性与社会责任》,《中国博物馆》2011年增刊。

79. 宋向光:《历史类博物馆“艺术转向”的隐忧》,《中国文物报》2011年7月27日。

80. 宋向光:《博物馆如何直面公众质疑》,《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7日。

81. 宋向光:《当代民办博物馆的核心关切》,《中国文物报》2011年9月21日。

82. 宋向光:《关注新媒体,将公众参与热情转化为博物馆发展动力》,《中国文物报》2011年12月14日。

83. 宋向光:《当代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中国博物馆》2012年4期。

84. 宋向光:《“普世知识” 与“文化遗产”》,《中国文物报》2012年2月22日。

85. 宋向光:《公共博物馆的发展轨迹:从知识构建到文化表达》,《中国博物馆》2013年1期。

86. 宋向光:《博物馆是主动、积极的行为主体》,《中国博物馆》2013年3期。

87. 宋向光:《当代博物馆展陈要重视内容创新》,《中国文物报》2013年1月23日。

88. 宋向光:《推动高校博物馆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中国文物报》2013年2月6日。

89. 宋向光:《丰富记忆 积极创新》,《中国文物报》2013年5月3日。

90. 宋向光:《“冀宝斋” 折射管理缺环》,《北京科技报》2013年7月22日。

91. 宋向光:《博物馆不是百宝箱》,《中国文物报》2013年10月2日。

92. 宋向光:《积极应对挑战 提升博物馆展陈业务能力》,《北京文博文丛》2014年1期。

93. 宋向光:《博物馆职业道德是博物馆发展的思想保障》,《中国博物馆》2014年2期。

94. 宋向光:《知识维度的博物馆学结构》,《东南文化》2014年2期。

95. 宋向光:《博物馆不是“炫宝台”》,《中国文物报》2014年1月10日。

96. 宋向光:《英国国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反思》,《东方早报》2014年5月14日。

97. 宋向光:《感受藏品的温度 让藏品“活起来”》,《中国文物报》2014年8月5日。

98. 宋向光:《构建意义:博物馆展陈新取向》,《中国文物报》2014年9月16日。

99. 宋向光:《高校博物馆与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28日。

100. 宋向光:《〈百年传承 创新发展: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后记》,北京博物馆学会主编《百年传承 创新发展: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

101. 张恩君、宋向光:《博物馆观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初探》,《中国博物馆》2014年3期。

102. 宋向光:《大学博物馆核心价值:知识构建与科学创新》,《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1期。

103.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中国博物馆》2015年1期。

104. 宋向光:《博物馆展陈内容多元构成析》,《东南文化》2015年1期。

105. 宋向光:《互联网思维与当代公共博物馆发展》,《中国博物馆》2015年2期。

106. 宋向光:《当代我国博物馆展陈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博物馆》2015年3期。

107. 宋向光:《创新机制 切实做好博物馆研究》,《北京文博文丛》2015年4期。

108. 宋向光:《大学博物馆三问》,《中国文物报》2015年2月3日。

109. 宋向光:《促进博物馆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中国文物报》2015年3月17日。

110. 宋向光:《真实的物证 理性的力量》,《中国文物报》2015年4月10日。

111. 宋向光:《居安思危警惕博物馆“空心化”》,《中国文物报》2015年12月8日。

112. 宋向光:《“异化”与“创新” ——当代科技类博物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年1期。

113. 宋向光:《论博物馆藏品的“遗产” 维度》,《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年1期。

114. 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实物性元素及内容结构析》,《东南文化》2016年2期。

115. 宋向光:《博物馆藏品征集的意义及原则》,《中国博物馆》2016年4期。

116. 宋向光:《博物馆: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中国文物报》2016年4月13日。

117. 宋向光:《博物馆创新知识分享模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5月7日。

118. 宋向光:《将个性特点融于广域价值——提升博物馆协作展质量的思考》,《中国文物报》2016年10月25日。

119. 宋向光:《非国有博物馆的法人治理结构》,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非国有博物馆运行创新案例研究》,四川辞书出版社,2016年。

120. 宋向光:《非国有博物馆的基本职业道德》,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非国有博物馆运行创新案例研究》,四川辞书出版社,2016年。

121. 刘佳莹、宋向光:《历史陈列的叙事学模型解读与建构——从内容设计到展览表现》,《中国博物馆》2017年2期。

122. 宋向光:《博物馆展览标准及卓越展览的标志》,《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年3期。

123. 宋向光:《主题展内容构建及叙述策略》,《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年2期。

124. 宋向光:《超连通博物馆的内容生成与发布管理》,《中国博物馆》2018年4期。

125. 宋向光:《知识生产者,抑或遗产守护者?——博物馆藏品的内涵及定义》,《博物院》2018年4期。

126. 宋向光:《生产与共享:构建博物馆知识管理体系》,《博物馆管理》2019年1期。

127. 宋向光:《博物馆类型研究的意义与启迪》,《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

128. 宋向光:《博物馆基本业务意义及逻辑关系分析》,《中国博物馆》2019年4期。

129. 宋向光:《 “孤木” 与“丛林” ——从博物馆是什么说起》,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编《东方考古(第15集)》,科学出版社,2019年。

130. 宋向光、梁江、董理:《博物馆该不该使用复制品替代文物展出?(上)》,《艺术品鉴》2019年13期。

131. 宋向光:《博物馆应加强公共文化保障能力建设》,《中国博物馆》2020年2期。

132. 宋向光:《博物馆道德与博物馆职业伦理之解析》,《中国博物馆》2020年4期。

133. 陈卓、罗向军、蔡琴、宋向光、张元成、肖海明、周伟、杨蕊:《“博物馆与公共事件”主题笔谈》,《博物院》2020年2期。

134. 宋向光:《社交媒体博物馆知识传播模式与传播生态谈》,《博物院》2021年2期。

135. 宋向光:《“后疫情时代” 博物馆教育:新理念和新疆域》,《文博学刊》2021年4期。

136. 宋向光:《研究型博物馆的特点及意义》,《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年6期。

137. 宋向光:《守正创新 重视新时代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中国文物报》2021年8月10日、9月7日。

138. 宋向光:《建设“高质量博物馆” 从何处着手?》,《中国文物报》2021年12月7日。

上一条:秦大树

下一条: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