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伟超(1933—2003)

俞伟超

  上海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61年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苏秉琦先生,获副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历任副馆长、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俞伟超先生是秦汉考古学的主要开拓者,在考古学思想和理论领域多有贡献,在新石器时代考古、楚文化研究、中国古史分期、商周礼制、早期佛教和道教等诸多考古学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俞伟超先生在北京大学期间主要讲授战国秦汉考古、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古代文献目录学等课程,并先后主持了北京昌平雪山、山东临淄齐故城、湖北黄陂盘龙城、湖北江陵纪南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葬等遗址或墓葬的发掘工作。

代表论著:

专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俞伟超等执笔):《三门峡漕运遗迹 黄河水库考古队报告之一》,科学出版社,1959年;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战国秦汉考古》,1973年(油印本);

俞伟超著:《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俞伟超主编:《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物出版社,1989年; 

俞伟超著、王然编:《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俞伟超著:《古史的考古学探索》,文物出版社,2002年。

论文:

俞伟超:《西安白鹿原墓葬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6年3期;

俞伟超:《汉长安城西北部勘查记》,《考古通讯》1956年5期;

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俞伟超执笔):《一九五六年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7年4期;

俞伟超:《应当慎重地引用古代文献》,《考古通讯》1957年2期; 

俞伟超:《考古教研室准备怎样学习马列主义,怎样学习苏联?》,人民出版社编辑部编《历史科学中两条道路的斗争》,人民出版社,1958年;

俞伟超:《书刊述评——陈直著〈两汉经济史料论丛〉》,《考古通讯》1958年12期; 

俞伟超:《跋朝鲜平安南道顺川郡龙凤里辽东城冢调查报告》,《考古》1960年1期;

俞伟超:《邺城调查记》,《考古》1963年1期;

俞伟超:《汉代“亭”、“市”陶文》,《文物》1963年2期; 

俞伟超:《“大武兵”铜戚与巴人的“大武”舞》,《考古》1963年3期;

俞伟超:《“大武”舞戚续记》,《考古》1964年1期; 

俞伟超、侯仁之、李宝田:《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汉代垦区》,《治沙研究》1965年7期;

俞伟超:《关于用鼎制度问题》,《文物》1972年9期;

俞伟超:《马王堆汉墓笔谈——关于棺椁制度、关于帛画》,《文物》1972年9期;

俞伟超:《铜山丘湾商代社祀遗迹的推定》,《考古》1973年5期;

俞伟超、高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历史功绩》,《文物》1973年12期; 

侯仁之、俞伟超:《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环境变迁》,《考古》1973年2期;

俞伟超:《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功绩》,《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湖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 

俞伟超:《从商鞅铜方升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湖北人民出版社,1974年;

俞伟超、李家浩:《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漆器制地诸问题——从成都市府作坊到蜀郡工官作坊的历史变化》,《考古》1975年6期; 

俞伟超:《汉初维护统一衡制律令的新发现——记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墓的天平衡杆》,《光明日报》1975年11月6日;

俞伟超:《略释汉代狱辞文例——一份治狱材料初探》,《文物》1978年1期; 

俞伟超、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中、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1期、2期、1979年1期;

俞伟超:《关于楚文化发展的新探索》,《江汉考古》1980年1期;

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文物》1980年5期;

俞伟超:《先楚三苗文化的考古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文物》1980年10期;

俞伟超:《汉书诸侯王与列侯墓葬的形制分析——兼论“周制”、“汉制”、“晋制”的三阶段性》,《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俞伟超:《古代“西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青海省考古学会编《青海考古学会会刊》1980年1期;

俞伟超:《连云港将军崖东夷社祀遗迹与孔望山东汉佛教摩崖造像》,《文博通讯》1980年24期;

俞伟超:《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一)》,《文物》1981年5期;

俞伟超:《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二)》,《文物》1981年6期;

俞伟超、信立祥:《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的年代考察》,《文物》1981年7期;又收入《连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出版社,1990年;

俞伟超:《马王堆一号汉墓用鼎制度考》,湖南省博物馆编《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俞伟超:《关于“卡约文化”的新认识》,青海省考古学会编《青海考古学会会刊》1981年3期; 

俞伟超:《古史分期问题的考古学观察》,《史学情报》1982年1期;

俞伟超:《寻找“楚文化”渊源的新线索》,《江汉考古》1982年2期;

俞伟超:《关于当前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问题》,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考古辑刊(第一集)》,岳麓书社,1982年; 

俞伟超:《马王堆一号汉墓棺制的推定》,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考古辑刊(第一集)》,岳麓书社,1983年;

俞伟超:《关于“卡约”文化和“辛店”文化的新认识》,中国中亚文化研究协会编《中亚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

俞伟超:《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楚文化研究会编《楚文化考古大事记》,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张忠培:《探索与追求》,《文物》1984年1期;

俞伟超、张忠培:《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编后记》,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座谈东山嘴遗址》,《文物》1984年11期; 俞伟超《关于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史学情报》1984年3期;

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而作》,《文物》1985年2期;

Weichao, Yu and Terry Kleeman."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es of the Eastern Zhou.",Early China 9, no. 1 (1985): 307-314. 

俞伟超、李家浩:《论“兵辟太岁”戈》,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古文献研究室编《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