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迅(1949—2021)


王迅老师1949年4月22日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新中国考古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同年留校任教。2006年晋升为教授。

王迅老师长期从事夏商周考古及田野考古教学研究工作,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青铜器》等课程,并多次指导学生开展田野考古实习,培养了大批考古专业人才。曾参加或主持了山东诸城前寨、安邱堌堆,湖北孝感聂家寨,安徽斗鸡台、大墩子,重庆忠县哨棚嘴、瓦渣地,山西天马—曲村,河北临城补要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王迅老师在北京大学的博物馆建设与专业教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王迅老师发表了多篇重要著述,专著《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第一次在考古学上划分了东夷、淮夷两大文化系统,为中国东方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论文《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的影响》第一次系统论证了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影响。

王迅老师在夏商周考古、田野考古、公众考古领域多有创获,为中国考古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论著:

专著:

《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论文:

  1. 《菏泽安丘崮堆龙山文化遗址》,中国考古学会编《考古学年鉴·1985》,文物出版社,1985年;

  2. 《简析<关于偃师商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使用的逻辑方法》,《中原文物》1986年1期;

  3.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介绍》,《考古》1987年11期;

  4. 《模糊数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考古与文物》1989年1期;

  5. 《试论夏商时期东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2期 ;

  6. 《陶唐·土鼓·陶寺遗存》,《中国文物报》1990年2月22日;

  7. 《介绍〈考古学专题六讲〉》,李玉、吴宗国主编《大学文科指导书目·历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8. 《〈苏鲁豫皖考古座谈会纪要〉发言部分》,《文物研究》总第七期,1991年;

  9. 《从商文化的分布看商都与商城》,《中原文物》1991年1期;

  10. 《燕园聚珍》夏商周部分,北京大学考古系编《燕园聚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品选粹》,文物出版社,1992年;

  11. 《考古发掘工地上的选择与析疑》,《文物天地》1992年4期;

  12. 《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の影响》,日本《创大ァジァ研究》第17号,1996年3月;

  13. 《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考古与文物》1997年3期;

  14.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三件商周青铜器与中国先秦时期蚕丝业》,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15. 《鄂尔多斯猴子骑马青铜饰与〈西游记〉中弼马温的由来》,《远望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华诞四十周年纪念文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6. 《试论夏商时期东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考古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7. 《中国人生活中的蛇》,《生活时报》1998年8月23日15版;

  18. 《腾蛇乘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19. 《兔寄明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20. 《闲解〈红楼梦〉谜语》,《中国文化报》1999年1月30日;

  21. 《兔年的吉祥物》,《百科知识》1999年1期;

  22. 《说龙》,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一辑 秦汉魏晋南北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3. "Tiger Decoration on Early Bronzes.",Orientations, no.9 (1999);

  24. 《漫谈〈废墟与辉煌〉》,《中国艺术报》2000年11月3日;

  25. 《中国青铜器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新探索》,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文化的馈赠——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考古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 《龙与龙舞》,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组委会编《中国龙文化与龙舞艺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出版社,2000年;

  27. 《关于<国宝回归>的发言》,《北京青年报》2000年5月9日;

  28. 《壮美的古文明之旅》,《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25日;

  29. 《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考古与文物》1997年3期;

  30. 《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传统特征初探》,高崇文、安田喜宪主编《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

  31. 《研究考古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数学方法——谈考古学文化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温故知新——面向中国考古学的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32. 《<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第五章 海岱地区》,宋豫秦等著《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33. 《未年说羊》,《中国艺术报》(2003年1月3日;

  34. 《羊与中华文明》,《百科知识》2003年1期;

  35. 《五帝时代与夏代史迹的考古学观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考古学研究(五)》,科学出版社,2003年;

  36. 《金鸡司晨——说鸡生肖》,吴本华等编辑《乙酉贺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37. 《从商文化的分布看商都与商城》,《中原文物》1991年1期;

  38. 《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1期;

  39. 《河北临城补要村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08年2月29日;

  40. 《最早的珍珠项链和龙纹琉璃器》,罗覃(Thomas Lawton)编《全球化背景下考古学新前沿——解读中国古代传统》,美国AMS艺术、科学和人文基金会,2008年;

  41. 《河北临城县补要村遗址北区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3期;

  42. 《河北临城县补要村遗址南区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