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两项考古项目 荣获“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又传喜讯,在2017年4月12日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考古文博学院参与合作发掘的“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及"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天门市博物馆

  据考古文博学院参与石家河遗址考古工作的张弛教授介绍,石家河遗址近年来发掘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我们带来了对本遗址以及对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的新认识。

  第一,在石家河遗址中心部位的谭家岭地区,发现了油子岭文化时期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城址,是迄今所知长江中游地区早于屈家岭的城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处。这表明,石家河遗址自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一直是长江中游地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地点。

  ▲石家河城西地表现象

  第二,谭家岭地区发掘出龙山时期随葬玉器240多件,其中有很多前所未见的造型,为我们认识龙山时代玉文化交流以及当时社会的精神世界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说明长江中游地区直至龙山时代仍然是中国文明起源中不容忽视的区域。

  ▲谭家岭W8出土虎座双鹰

  第三,屈家岭 - 石家河文化时期城址东南角城墙的确认、三房湾城墙缺口处发掘的城址南城门、西城壕外印信台地点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多组“套缸”遗迹、城内西南隅三房湾地点发掘的大量红陶杯堆积,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型建筑遗迹都为我们进一步了解石家河古城的全貌带来了更多的证据。

  ▲三房湾遗址废弃红陶杯遗迹

  二、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桂阳县文物管理所

  桂阳县矿产资源丰富,采冶活动历史悠久,汉置“金官”,唐宋以后为全国重要金属矿产和铸币基地,明末清初达至极盛。

  2016年7月至12月,考古队以聚落考古理念为指导,揭露了一批明末清初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冶炼遗存。经过全面调查,确定当地采用“以矿就煤”的生产模式来降低冶炼成本。桐木岭遗址中心区冶炼平台的整体揭露,完整复原出冶炼场址的功能布局。遗址出土了国内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炼锌槽形炉作坊,可全面复原当时炼锌工艺流程。首次发现的硫化锌矿焙烧炉,揭示出焙烧工艺系中国古代炼锌史上的一大技术进步。遗址中还存在铅、银、铜等金属冶炼活动,多金属一体冶炼,也是中国矿冶考古的首次发现。这些发现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对于研究古代手工业场址的功能分区、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工人的生活及生产力状况都有重要学术价值。

  

  ▲桐木岭遗址全景照(从南向北拍摄)

  

  ▲桐木岭遗址发掘区功能分区图(从北向南拍摄)

  至此,考古文博学院参与的冶金考古项目连续三次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前两次分别为2014年度的“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和2015年度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四方塘遗址”。据参加这三项冶金考古项目的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教授介绍,考古文博学院田野考古历史悠久,考古工作理念方法先进,多学科研究队伍强大,与国内外考古机构合作密切。冶金考古是考古文博学院近年来重点建设的考古学分支学科之一,这是冶金考古研究团队能够凝聚研究目标、顺利开展国内外合作并不断在田野和实验室工作中取得重大收获的原因。陈建立表示,进一步加强矿冶遗址的田野工作,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外来因素和本土创造,总结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与文明发展关系的规律性知识,提高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水平,是冶金考古研究团队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按时代早晚排序)

  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

  山西河津固镇宋金瓷窑址

  湖南桂阳桐木岭矿冶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