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辟路寻根脉,砥砺奋进守初心。2022年5月3日,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纪念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副校长王博、孙庆伟,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解冰、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参加大会。大会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主持会议。
邱水平颁发教学贡献奖、杰出院友奖
郝平致辞
郝平代表学校向考古文博学院全体师生校友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考古学界同仁对北大考古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回顾了北大考古百年来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北大考古师生开风气之先、创新立业、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和精神风貌。
郝平指出,在现代考古学的百年征程中、在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中,北大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独树一帜,硕果累累。北大考古始终引领着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光辉历程,其成长、发展与壮大的过程,离不开几代师生的励精图治和无私奉献,离不开广大校友的热切关爱,也离不开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各省市考古机构、各兄弟院校考古专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郝平强调,文物考古工作在认识文明、阐释文明、传承文明、再现文明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北大考古师生要坚持聚焦“双一流”目标,探索学术发展新领域,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要做文明的发掘者、遗产的守护者,更要成为中华文明的诠释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发来贺信,由解冰代为宣读。李群代表国家文物局向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高度肯定了一百年来北大考古人为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他希望北大考古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踔厉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勇毅前行。
解冰宣读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群贺信
陈星灿在致辞中指出,北大考古是中国考古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一百年来,北大考古在考古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并在考古文博学科的各个领域取得众多一流研究成果,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中国考古学的研究中心。他希望北大考古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取得更多更大的考古成果。
陈星灿致辞
在颁奖环节,邱水平为严文明、李仰松、杨根、原思训、李伯谦、晁华山、张江凯、葛英会、赵朝洪、高崇文、黄蕴平、赵化成等十二位退休教授颁发教学贡献奖,为郑振香、黄景略、杨泓、徐光冀、王炳华、邹厚本、宋兆麟、孙机、郝本性、林沄、郭大顺、樊锦诗、陈振裕、李毓芳、刘庆柱等院友颁发杰出院友奖。
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前系主任严文明先生亲历了1952年以来北京大学考古学科的建设历程。他在致辞中提到,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实际上是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家合办,汇聚了当时全国最顶尖的专家。在创办考古专业的同时,还先后四次举办了全国文物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为全国各地考古单位培养了骨干力量和领导力量。北大考古高度重视田野考古实习,注重系统编写教材,整体起步水平很高,体系不断完善。北大考古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在世界学术体系中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考古学。他希望北大考古坚持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在漫长的学术探索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严文明致辞
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前院长李伯谦先生在视频致辞中指出,一百年来,北京大学考古学科不断前进,取得了非常重要、值得纪念的成绩。北大考古的教学体系以田野考古为基础,重视文献训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科技考古方向,与兄弟单位、其他科研单位合作密切,注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在未来的发展中,北大考古师生要总结经验、加强学习、牢记来路,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在新时代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不断推进考古学砥砺前行。
李伯谦致辞
考古文博学院院友樊锦诗先生发来贺信,由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教授代为宣读。樊锦诗深情回顾了在北京大学学习的激情岁月,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初创时师生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情状。樊锦诗指出,北大考古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全国考古、博物馆提供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全国的考古文博事业发展。她希望考古文博学院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品学兼优、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青年才俊。
考古文博学院2021级本科生杨林轩在代表在校学生的发言中表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他步入燕园,选择考古;北大考古的学习生活,令人感受到了触摸历史、追寻文明的魅力。新一代北大考古人希望继承前辈先贤的志业,赓续淡泊名利、勇于创新、开放合作、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北大考古在新百年征程中不断创新超越贡献青年力量。
杨林轩发言
沈睿文代表考古文博学院作工作汇报。他回顾了北大考古的百年历程,考古专业教育70年来,北大考古一直重视“三全育人”。在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的指导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北大考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构建了北大特色、与时俱进的、卓有成效的考古教育和教学体系、体制及其课程建设和考古教育思想,对中国考古学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步构建了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扎根田野,教学相长,践行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精神;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投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考古文博行业,扎根田野一线,为中国考古学乃至世界考古贡献了北大力量;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坚持重大课题攻关。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守正出新,笃行致远,建设具有国际视野、世界格局的一流考古学科,在新时代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北大力量。
沈睿文作工作汇报
陈建立主持会议
延伸阅读:
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考古为标志的现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勇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1922年即在国学门(后改名文科研究所)成立了以马衡为主任的考古学研究室,外聘罗振玉、伯希和等为考古学通信导师。这是北大考古专业的前身。1923年,在考古学研究室又成立古迹古物调查会。次年,古迹古物调查会更名考古学会。从此便开始了一系列考古工作。
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苏秉琦任考古教研室主任,聘请郑振铎、裴文中、夏鼐、林耀华、郭宝钧诸先生为兼任教授。这也是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的肇始。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正式成立,宿白为第一任系主任。1988年,考古系更名考古学系,严文明任系主任。1992年,李伯谦任系主任。1998年4月8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扩办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又名“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这是北大考古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00年,高崇文任主任。2002年5月4日,“考古文博院”正式更名成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高崇文任第一任院长。之后,在赵辉(2006)、杭侃(2014)、孙庆伟(2018)、雷兴山(2019-2021.4)历任院长的统筹规划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今日北大考古的学科布局和特色。
百年创业,薪火相传,马衡、徐炳昶、陈万里、黄文弼、容庚、胡适、向达、梁思永、裴文中、苏秉琦、夏鼐、林耀华、郭宝钧、宿白、邹衡、吕遵谔、俞伟超、严文明、陈铁梅、李伯谦等众多名家曾执教于此。目前北大考古拥有国内高校最完整的考古学科体系,学院凝聚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方向均衡、规模效应明显的顶尖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含新体制副教授)17人,助理教授9人。同时还十分注重发挥退休老教授的作用和借助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力量。总之,师资配置日趋合理,师资力量为全国高校考古教学科研单位中最雄厚者。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作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学者,和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考古教学和科研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享有“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21世纪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的赞誉。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北大考古学科名列A+,为全国第一。在2022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大考古学科名列12位,居于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