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刊物 / 古代文明研究通讯 / 往期目录 正文

《古代文明研究通许》(总第21期—30期)

总第21期,2004年6月

深切懷念石璋如先生 / 李伯謙

周公廟遺址考古調查的緣起及其學術意義 / 徐天進

初識唐文化 / 田建文

西漢水流域考古調查的主要收獲和初步認識 / 五方聯合考古隊

試析石寨山滇王等大型墓主人的性别 / 黃德榮

河南濟源泗潤溝三座漢墓年代諸問題再探討 / 陳彦堂

談談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 / 李伯謙

慶祝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成立十周年 / 曹宏、王偉華

研究生論文摘要

- 甘寧地區北朝石窟寺分期研究 / 陳悦新

- 元明清華北華中地方衙署建築的個案研究 / 李志榮

- 鮮卑考古學文化及相關問題研究 / 孫危

- 晋豫及其以東地區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 / 唐仲明

- 楚禮新證——楚簡中的紀時、卜筮與祭襪 / 于成龍

“古揭陽(格江)先秦雨漢考古學文化綜合研究"課題組工作會議紀要 / 邱立誠

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中心舉辦中國古代玉器高級研修班


总第22期,2004年9月

半坡遗址和我的民族與考古學研究 / 李仰松

一元抑或多元:中國文化發展歷程再考察 / 徐良高

“啓居黄臺之丘”及相關問題考證 / 顧問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卜用丁日的卜辭 / 葛英會、闔志

從《說文,玉部》看先秦兩漢時期的相玉 / 孫慶偉

北京市昌平區張管遗址考古新發現 / 郁金城、郭京寧

古揭陽(榕江)先秦兩漢考古學文化研究——第四階段工作情况 / 魏峻

業元“文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 齊東方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通過教育部社政司組織的專家評估 / 方月妹


总第23期,2004年12月

沉痛悼念馬承源先生 / 李伯謙

帝丘考 / 張相梅

花地嘴遺址所出“新砦期”朱砂繪陶瓮研究 / 顧問、張松林

對鄭州商城的再認識 / 李伯謙

說周代册命禮中的“反人董璋”和“反人董主” / 孫慶條

張禹碑與東漢皇陵 / 趙振華、王竹林

陶寺中期小城内大型建築 IIRJT1 發掘心路歷程雜談 / 何驚

山西曲村考古實習二十周年紀念會 / 巴珥戟


总第24期,2005年3月

國家起源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劉軍

世紀之交的文字起源與文明起源研究 / 魏小巍

周原考古與周人早期都邑的尋找 / 徐天進

從作冊般銅黿漫說“庸器” / 董珊

山東壽光雙王城西周早期鹽業遺址群的發現與意義 / 燕生東

對大冶五里界春秋城址及其與周圍冶煉遺址關系的初步認識 / 朱俊英、熊北生


总第25期,2005年6月

社會考古學與聚落考古 / 楊建華

黄河長江上游史前文明互動研究的新進展 / 陳 劍

論二里頭遺址新發現的大型绿松石龍形器 / 顧問

花園莊東地甲骨文中的冬至日出觀象記錄 / 武家璧

晋侯墓地M63墓主再探 / 孫慶偉

“弌日”解 / 董珊

中國南方青銅文化研究的一部力著——彭明瀚《吴城文化研究》序 / 李伯謙

學術交流動態

柯林•倫福儒教授偕夫人來華講學 / 秦嶺

Clifford Price 教授與 Tim Williams 教授訪華考察紅山文化遺址保護問題 / 秦嶺

研究生論文摘要(7篇)

- 《太原古交舊石器與晚更新世早期人類活動》 / 于振龍

- 《中國早期陶器研究》 / 王濤

- 《燕遼、海岱、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 / 員雪梅

- 《北京大學珍藏甲骨文字的整理與研究》 / 李鍾淑

- 《商周墓葬比較研究》 / 張明東

- 《漢墓結構和隨葬釉陶器的類型及其變遷》 / 楊哲峰

- 《朝鮮半島三國時期寺院平面布局類型研究》 / 朴待男


总第26期,2005年9月

2004年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主要收獲 / 張弛

2004年度夏商周考古重大發現點評 / 劉緒

“有虞氏”系譜探論 / 羅琨

掌握鑰匙 更深入地比較——關于開展文明與國家起源問題研究的一些想法 / 廖學盛

從商末周初山西省的政治地理再談晋國的封建 / 沈載勛

晋侯墓銅器識小二題 / 陳劍

晋侯墓出土楚公逆鐘銘文新探 / 董珊

繼往開來譜新篇——在周原考古與西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致辭 / 李伯謙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組成第二届學術委員會并舉行第一次會議 / 趙輝

“周原考古與西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 馬賽

《古揭陽(榕江)先秦兩漢考古學文化綜合研究》簡報第八號 / 魏峻


总第27期,2005年12月

對襄汾陶寺大型建築基址的幾點想法 / 周曉陸

蒼頡“始作文宇”的傳說及其史影 / 王宇信

六書新意 / 葛英會、閻志

版方鼎與榮仲方鼎銘文的釋讀 / 董珊

曾園青銅器銘文中“子”、“伯”等稱謂問題 / 張昌平

談陝西朝邑出土的“務相遗種”瓦當 / 黃劻華

淮河中游地區的雙墩文化 / 闞緒杭、周群

在“織機洞遺址與東亞舊石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 / 李伯謙

“織機洞遺址與東亞舊石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 何錕宇

東胡林遗址第三次發掘又獲重要成果 / 趙朝洪等

新階段 新課題——2005年10月14日在《吴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首發式暨長江中下游地區文明演進座談會上的發言(提網) / 李伯謙

揭陽考古課題匯報會暨粤東考古學術座談會紀要/ 劉成基


总第28期,2006年3月

我會沿着您的足迹繼續前行——悼念恩師鄒衡先生 / 李伯謙

學術豐碑、學界楷模——懷念鄒衡先生 / 水濤

鄒衡先生商文化研究歷程述略 / 劉緒

鄒衡先生先周文化研究的貢獻與影響 / 張天恩

山東地區古代刻畫符號的搜集與初步整理 / 燕生東、佟佩華

陝西岐山周公廟遗址的考古收獲 / 周公廟考古隊

江蘇句容、金壇土墩墓考古取得重大收獲 / 林留根

土墩墓考古:新收獲,新思考 / 李伯謙

湖北陽新大路鋪遺址發現礦冶遺存 / 馮少龍

克賴森教授講演紀要 / 曲彤麗

早期國家的發展演雙——3月6日在北京大學的演講 / 亨利•克賴森,曲彤麗譯

日本對先周、西周遺迹及周公廟遺址的研究 / 飯島武次


总第29期,2006年6月


鄒衡先生追思會紀要 / 劉静

陶寺中期小城大型建築基址IIFJT1實地模擬貌測報告 / 何駑

德國內布拉星盤的天象問題之探討 / 武家璧

周公廟遺址的考古所獲及所思 / 徐天進

“晉叔家父”器和M93 組晉侯墓的歸屬 / 吉琨璋

古代青銅器礦料產源的微量元素示踪研究評述 / 崔劍鋒

沙丘遺址發掘方法試探——以深圳咸頭嶺遺址2004和2006年的發掘爲例 / 李海榮

盛世華衣閃爍絲國光芒——從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看漢代服裝 / 王曉曦



总第30期,2006年9月


您的名字將永遠鎭刻在北大考古學科發展的歷史上——沉痛悼念何芳川教授逝世 / 李伯謙

岩畫學是多學科綜合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對中國岩畫研究的反思 / 李仰松

試論陶寺祭祀遺址揭示的五行歷 / 陳久金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6年畢業研究生論文提要

中國考古學的歷程 / 李伯謙

雲貴高原及相關地區考古新進展——“第三届西部考古協作會暨雲貴高原史前文化研討會”紀要 / 李飛

“周邊”與“中心”:殷墟時期安陽及安陽以外地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學術研討會紀要 / 吴晓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