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庆祝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七十五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而编辑的学术文集。全书共收录各类文章70篇,分上下两册,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中的诸多研究领域。书末附有邹衡教授的学术事迹年表及论著目录。
序言 / 宿白
我和夏商周考古学 / 邹衡
壹 述评
20世纪夏商周研究的进展 / 蒋祖棣
邹衡先生与夏文化探索 / 陈旭
二十年的论战 / 董琦
穷亦乐 通亦乐——浅识邹衡师学术风范 / 李维明
踏破铁鞋有觅处——记考古学家邹衡先生 / 林小安
他与洛阳缘分深——访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邹衡先生 / 周军、郎保香
一部空前的考古学巨著——《天马-曲村》读后感 / 水涛
两部巨著 一生辉煌——邹衡先生论著读后 / 徐自强
情系夏商周——邹衡先生访谈录 / 闫向东
“推翻历史三千载”——记考古学系教授邹衡 / 王曙光
一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望的普通人——写在著名考古学家、我的父亲邹衡七十五寿辰之际 / 邹晓天
贰 新石器时代
中国早期陶器的发现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 赵朝洪、吴小红
邓家湾考古的收获 / 严文明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结构研究 / 何介钧
贾湖类型是海岱史前文化的一个源头 / 邵望平、高广仁
论龙山文化景阳岗类型 / 张学海
环太湖地区文明进程的新课题——从好川与广富林的新发现谈起 / 宋建
关于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问题 / 郑杰祥
五帝时代与夏代史迹的考古学观察 / 王迅
叁 夏商时代
夏商文化分界探讨的思考 / 刘绪
夏文化解析与史实释读 / 李维明
夏都斟寻与商都亳合考 / 张立东
朱开沟文化研究 / 田广金、韩建业
盘龙城遗址的分期及城址的性质 / 陈贤一
论长江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的文化与文化变迁 / 王宏
塘坊坪文化初论 / 张天恩
中国冶铜术起源的若干问题 / 彭适凡
商代马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 杨宝成
铜斧文化圈 / 李宾汉
新中国的甲骨学研究 / 王宇信
卜辞滴水探研 / 罗琨
商代日始论辩——兼及“己未夕庚申月有食”之年代 / 常玉芝
试论殷代的纪时制度——兼谈中国古代分段纪时制 / 宋镇豪
祊、祔祭礼的称谓系统——兼论黄组卜辞的时代 / 葛英会
甲骨文「文字域」研究 / 铃木敦
甲骨文的艺术性考察 / 李永徹
古文“夏”字再考——兼论夏夨、宜侯夨、乍册夨为一人 / 曹定云
评《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 / 谢济
释“三亳” / 程平山
论夏商时代的主辅都制 / 张国硕
肆 周代
周原遗址考古的成就和思考(1949~1999) / 刘士莪
沣西发掘与武王克商 / 王恩田
洛阳西周时代的遗址与成周、王城 / 飯岛武次
成周、成■、王城杂谈——兼论宗周之得名 / 王占奎
也论金文中的“周” / 曹玮
宜昌上磨垴周代文化遗存的讨论 / 杨权喜
长江中游地区西周时期考古研究 / 刘彬徽
试论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 / 安信元
从《诗经》看古人观念中的玉 / 张永山
论新疆地区发现的早期骑马民族文化遗存 / 水涛
楚章华台考 / 陈跃钧
战国时期楚漆器群研究 / 陈振裕
平首尖足布新品数种考述——兼述尖足布有关地名 / 黄锡全
竹简本与传本《孙子兵法》比较研究 / 吴九龙
曾侯乙墓漆箱天文图证解 / 武家璧
论江南地区土墩墓与中国古代坟丘起源的关系 / 杨楠
The Bronzes from Xiasi and Their Owners / Lothar von Falkenhausen
先周文化的探索历程 / 雷兴山
西周王朝的发祥之地——周原——周原考古综述 / 徐天进
伍 其他
我看顾颉刚的“疑古” / 叶林生
古史辨与恩格斯的唯物史观 / 刘起釪
礼与礼器——中国古代礼器研究札记之一 / 张辛
中国初期王朝の出现をめぐゐ二,三の问题 / 西江清高
中国青铜文化体系的几个问题 / 孙华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正逆轮回的人地关系初探 / 宋豫秦
长沙走马楼孙吴简牍的两个问题 / 方北辰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辨误 / 王素
碧落碑中之古文考 / 陈炜湛
金代磁州窑的繁荣及其原因探讨 / 秦大树
中国古代藏书考 / 林梅村
邹衡先生主要学术事迹编年 / 李维明
邹衡先生发表论著简目 / 李维明
编后记 / 编者
上一条:《考古学研究》(四)
下一条:《考古学研究(六):庆祝高明先生八十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