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81期,2019年6月
何處是伊朗:伊朗概况 / 撰稿:常洋銘,審校:鄧振華
伊朗考古學發展史 / 撰稿:常洋銘,審校:鄧振華
伊朗的早期人類及其活動(500000—12000BP) / 鄧振華
新石器時代從狩獵-採集者向農牧人群的轉變(12000—5200BC) / 撰稿:羽紫琪、陳綽敏,審校:鄧振華
伊朗在城市與文明社會興起和擴散過程中的作用(5200BC—3000BC) / 撰稿:賈曉文,審校:鄧振華
流動畜牧業在國家起源過程中的作用 / 撰稿:賈曉文,審校:鄧振華
伊朗最早的國家?原始埃蘭文化(3200—2800BC) / 鄧振華
原始埃蘭文化之外: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外高加索文化時期的伊朗西北地區(3200—1100BC) / 撰稿:陳綽敏,審校:鄧振華
伊朗東部的青銅時代:吉羅夫特文明(3000—1200BC) / 鄧振華
伊朗東部的青銅時代:被焚之城與赫爾曼德文明的形成 / 鄧振華
埃蘭與西亞地區的早期國家(2400—600BC) / 鄧振華
公元前二千紀至前一千紀的伊朗 / 鄧振華
米底王國和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伊朗(公元前900—前330年) / 鄧振華
总第82期,2019年9月
陶寺天文觀象臺“天地之中”內涵及相關問題初步研究 / 顧萬發
八十年來吴國考古歷史研究的回顧、檢討與展望 / 王一凡、劉逸鑫
西周齊國疆邑的考古學探索 / 曹斌
延懷盆地的東周青銅器群 / 張渭蓮
讀曹大志《囷京小考》 / 李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9届博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
总第83期,2019年12月
追溯文明源流著就國史新篇助力民族復興——在紀念蘇秉琦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大會上的發言 / 孫慶偉
晉國博物館項目與孟學農同志紀事——曲沃工作二三事之一 / 楊治平
古史重建的“中研院傳統”與“北研院傳統”(1923—1949) / 黄一哲
二里頭的幹欄式圓倉 / 曹大志
辨識南吕梁白狄墓 / 田建文
“埃及考古與近期項目”講座紀要 / 温靜
总第84期,2020年3月
中原地區出土平口袋足鬶研究 / 李金斗
夏家店下層文化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 宋殷
《格物致知——鴻燊堂吉金》之獸面紋提樑卣圖像蕴含的卦象義理解讀 / 顧萬發
“豐丘造”戈與周初豐伯居地問題 / 張金橋、燕生東
孔頭溝遺址銘文芯與西周銘文製作方法 / 郭士嘉、種建榮、雷興山
总第85期,2020年6月
論商代晚期一件銅方卣的圖像 / 顧萬發
商周時期的廬 / 曹大志、張劍葳
鹽源青銅器中的外來文化因素 / 黄維
斯普林格(Springer)“亞太航海考古叢書”首批出版 / 劉渺
总第86期,2020年9月
聞喜千斤耙採礦遺址及相關問題初探 ∕ 田偉
論商代幾件銅鉞之龜 ∕ 顧萬發
論兩湖地區出土神煞俑的隋唐墓葬 ∕ 盧亞輝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0届博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
总第87期,2020年12月
2019年度夏商周考古發現與研究學習綜述 ∕ 常懷穎
論波士頓美術館一件西周早期銅鼎的饕餮圖像及有關問題 ∕ 顧萬發
总第88期,2021年3月
長江中上游新石器時代的石鉞及相關遺存 / 張緒球
夏商王朝開發與利用長江中下游銅礦的考古學觀察 / 田偉
晉西金屬器與陝北石峁石雕所見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 黄維
三星堆一件特殊牙璋的圖像學——並論饕餮本質、蒼龍能量傳遞、雷澤神誕和聖佑等問題 / 顧萬發
侯馬盟書與“狗” / 田建文
总第89期,2021年6月
食物的性别考古學:倡議與綜述∕ 甘聿群
從一類圖像論標準化饕餮的本質——附論商代有關魚的問題 ∕ 顧萬發
補論西周時期的單 ∕ 曹大志
岷江上游地區的楚系陶器 ∕ 劉祥宇
行唐故郡遺址新出青銅器初識 ∕ 張渭蓮
由洛陽而河北:朝陽唐墓演變試釋 ∕ 徐斐宏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又添新證——河南鞏義發現金元木構建築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
总第90期,2021年9月
黄河中下游地區龍山時代銅器及相關遺存研究 ∕ 田偉
論三星堆文化首有青銅尊的跪坐握手青銅人及有關問題 ∕ 顧萬發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1届博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