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刊物 / 古代文明研究通讯 / 往期目录 正文

《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71期—80期)

总第71期,2016年12月

文物保護中的化學 ∕ 張吉

疑古還是信古:民國史家對于古史的基本態度 ∕ 孫慶偉

清華簡與秦人史事 ∕ 劉思源

漢代陶器滾筒滾壓紋飾研究 ∕ 李雲河

學術講座紀要三則 ∕ 常懷穎


总第72期,2017年3月

輝縣發掘——新中國田野考古工作範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 ∕ 孫慶偉

甲骨卜辭、金文所見商王朝的北界 ∕ 王一凡

晚商與西周時期墓道形制初識 ∕ 種建榮、張天宇、雷興山

試論邳州梁王城遺址發現的西周墓葬——兼論銅山丘灣社祀遺跡的年代 ∕ 李宏飛

感悟考古六則


总第73期,2017年6月

夏商分界及相關史實分析 / 閆付海靳晓倩

周原遗址黄堆墓地分析 / 雷興山、蔡寧

周原遺址姚家墓地結構分析 / 種建榮、雷興山、陳鋼

西周車馬坑爲墓區界標説 / 王洋

人口考古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 李楠

“五擔崗遺址暨皖東南先秦考古學文化”學術研討會紀要 / 常懷穎


总第74期,2017年9月

論夏商周時期的五星聚合天文事件 / 呂宇斐

贛江流域商時期青銅文化格局變遷 / 王昌月

周族起源與先周文化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 牛世山

“區域模型生命表”在古人口學研究中的應用 / 李楠

有心苦心守素翁——張守中先生《真鑒集》出版及其他 / 田建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7届博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


总第75期,2017年12月

“族徽”內涵與商代的國家結構 ∕ 曹大志

誰之學派,何種考古學——一份讀書筆記:20世紀90年代俞偉超與張忠培先生之爭的當代語境 ∕ 劉一楠


总第76期,2018年3月

碳十四測年技術新進展(2010—2017) / 宋殷

晚商文化在東方地區發展情勢與夷方位置 / 燕生東

刻紋銅匜説晉吴——兼談東周刻紋銅匜的演變和傳播 / 田建文

文獻文本、考古發現與吴國歷史敘述的構建 / 徐良高

論東漢帝陵形制的淵源 / 梁雲、王璐

福建的夏商周——評徐天進主編的《閩北古陶録》 / 歐潭生


总第77期,2018年6月

論湖南瀘溪下灣遺址高廟文化兩件陶器上的特殊圖像——並論大氣光象考古學 / 顧萬發

陶寺2002ⅡM22的年代問題 / 田建文

夏文化探討的回顧與現狀 / 劉緒

新見競簋銘文小考 / 付强

“帝國重現:古羅馬與漢代中國文明”研討會會議紀要 / 方笑天、崔秀琳


总第78期,2018年9月

殷墟隨葬樂器補議 / 常懷穎

出土日名青銅器所見周初殷遺政策 / 劉逸鑫

永和龍吞泉遺址的小月氏遺存 / 田建文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8屆博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


总第79期,2018年2月

爲什麽研究建築考古學 / 徐怡濤

試論如何運用貝葉斯統計處理碳十四數據 / 宋殷

文明的重負上篇:時間的“巨鏈”——考古學讀書筆記之二:對中國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時間觀”的“知識考古” / 劉一楠

試論曲阜魯國故城晚期乙組墓 / 張吉

再論滇文化的金屬飾件——中國西南與歐亞草原、中亞文化交流的一些新例證 / 黄維

囷京小考 / 曹大志


总第80期,2019年3月

2018年度夏商周考古發現與研究學習綜述 / 常懷穎

“氣候變化與古代社會”系列講座紀要 / 馮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