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目录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刊物 / 古代文明研究通讯 / 往期目录 正文

《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51期—60期)

总第51期,2011年12月

解開《周易》這個“哥特巴赫猜想” / 周大明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銅器群及其相關問題初探 / 何駑

從考古事實推論殷商建國的情況 / 郭靜云

東甌國史迹研究引發的思考 / 李伯謙

侯仁之——中國環境考古學的先導 / 宋豫秦

“全球視野下的青銅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 路國權


总第52期,2012年3月

我與錢幣研究 / 吴榮曾

打開的封存資料與記憶 / 耿引曾

我成了西大考古專業創建人之一 / 蔡爾軌(葵)

大學期間的民族調查 / 宋兆麟

北大考古的傳統 / 李伯謙

三年困難時期的大同實習 / 湯池

我們的銅鏡研究 / 孔祥星

北大上學記 / 羅琨

回憶兩次田野考古實習 / 張萬倉

祭城鎮古城考古發現及相關問題初步研究 / 顧萬發

從鹽業考古新發現看《管子•輕重》篇 / 燕生東


总第53期,2012年6月

太極圖源流考辯 / 周大明

中國青銅文化研究的反思 / 李伯謙

近年發現的重要兩周墓葬述評 / 劉緒

尚盂銘文與周代的聘禮 / 孫慶偉

兩河流域記録系統及文字的出現 / 楊建華

瑣憶北大五十秋——北大62級考古班往事點滴 / 張紹清


总第54期,2012年9月

“楚季”其人與“楚季鐘”的年代 / 武家璧

東周時期城市規划的新風格(簡稿) / 牛世山

清華簡《尹至》“亡典”釋義之異見——讀劉國忠《走近清華簡》有感 / 周大明

精神文化考古理論框架略論 / 何駑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2届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


总第55期,2012年12月

葛字形義與葛天氏之文明創舉 / 葛英會

三皇與三墳考辯 / 周大明

五行思想源流考辯 / 周大明

商王朝考古學編年研究中的兩個問題 / 李伯謙

中國北方西周墓葬出土玻璃料珠的科學分析及其工藝和産地研究 / 雷勇、夏寅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師生赴神木檢測玉器 / 曹芳芳

文物科技檢測標準專項課題中期彙報交流會紀要 / 曹芳芳


总第56期,2013年3月

夏末商初都邑分析之一——二里頭遺址與偃師商城遺存比較 / 劉緒

個性、時勢和境遇:顧頡剛如何走上“古史辨”道路——讀《顧頡剛古史論文集》、《顧頡剛日記》和《顧頡剛書信集》札記之一 / 孫慶偉

“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慶祝李仰松先生80華誕學術座談會”紀要 / 趙春青

“中國古代文物科技檢測標準”項目組舉行座談會和課題討論會 / 孫慶偉


总第57期,2013年6月

陶寺城址的佈局與規劃初步研究 / 牛世山

林遮峪銅器墓年代及其相關問題 / 常懷穎

周族起源於山西説問疑 / 牛世山

顧頡剛先生對中國史學的貢獻——在紀念顧頡剛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 李伯謙

問禹爲何物:顧頡剛先生的夏史研究——讀《顧頡剛古史論文集》、《顧頡剛日記》和《顧頡剛書信集》札記之二 / 孫慶偉

再論藝術考古理論 / 何駑


总第58期,2013年9月

戰國秦陵研究 / 梁雲

饒宗頤先生的學術實踐對我們的啓迪 / 李伯謙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3届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内容提要


总第59期,2013年12月

交鋒:鄒衡的夏商文化論爭 / 孫慶偉

兩周時期曾國及其族屬考辨 / 曹芳芳

江陵紀南城的年代與性質再討論——兼論楚文化起源地和發展中心區域 / 楊權喜

歪曲事實不會使“全球文明同源” / 軒轅彥


总第60期,2014年3月

有心還是無意:李濟汾河流域調查與夏文化探索 ∕ 孫慶偉

大冶銅緑山古銅礦始採年代及相關問題研究 ∕ 陳樹祥

考古所見“費”國及曾子里籍問題 ∕ 燕生東

殷墟研究的新思考——聽荆志淳教授講座有感 ∕ 王煒

新書介紹

俞偉超先生誕辰八十周年暨逝世十周年追思會發言筆録

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會議紀要